“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离开苏南到北方上大学,即使早有准备,却也无法抵抗那一抹浓郁的乡愁。江南的菱,便是我第一个怀念的。
想来七月间,总有一种清香夹杂着莲花的香味弥漫在池塘,尤是雨后初霁时,池塘湿气便把这恬淡的香气混合着泥土的气息缓缓送来,沁入人心。不久,粼粼水波里的细腻食材——菱角面世了。
犹记在家乡上学时,天空很蓝很高,有白莹莹,碎捣捣的云,像一只大蓝碗盛着的豆腐脑。河面水平如镜,柔和的光环漂浮在水面。女孩子们三两成群聚在河边,看小蝌蚪一个个地穿梭水草,逗金鱼鼓起头来左右张望。还有那池塘边的红莲,抬着粉嘟嘟的鹅蛋脸,惹得让人吻一下。姑娘们伸手去够菱角,潺潺的水波,温柔地抚摸着,用另一只手去扯菱秧,从水中掏出红艳的水红菱。水红菱形状特异,有向外棘出的四只角,颜色红润,粉嫩嫩地像柔情蜜意的少女,洗净生吃时味道甘美,用牙咬开那带涩的皮,白嫩嫩的菱角就滑入嘴中,舌尖上停留着清淡而又有一抹甜味,而后又是沁入心脾的香味。啊,我最爱的菱!
菱角是苏南最具特色的“水八仙”之一,以其独有的口感,成为江南人私藏在心的故乡的记忆。“风动荠荷香四散,月明楼阁影相侵”唐诗的柔情又为江南增添了别有的风韵。生在江南,长在江南,自是比别人家多了一份灵气。老人常说,江南的水甜,养人。而好水出好菱,菱角香气浓郁,醇甘清香,也是江南的水孕育了它。
苏南人爱吃菱,这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楚国大夫屈到临终嘱咐他的子孙:“祭我必以荠”,想必他生前就以菱为平生所爱了。李太白也曾挥诗一首“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赞美采菱人的劳作。《本草纲目》也载:“菱性甘平,能解暑气积食,消渴。”问起江南的菱,家家户户都夸其讨喜,鲜嫩脆生,清热佳品。
去年我在外祖母家,外祖母煲的汤每年都是留给我第一个喝。粉糯的菱角,鲜黄的玉米切成块,小火炖到汤底色泽鲜润,排骨白嫩紧致,汤汁奶白鲜美,不用打开盖就是诱人的香味,弥漫着整个宅子。嫩菱玉米排骨汤,菱角入口糯糯的,每口都是极大的满足与暖心。外祖母也将菱角与“水八仙”的莲藕,莲子相炒,被称为“荷塘三宝”。黄澄澄的油冲着碗里赤红的辣椒粉,激烈的缠斗中迸发出浓烈的香气,加上菱秧切成小段爆炒,在夏日里配粥味道也是杠杠的!
想来清代小说《红楼梦》第48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一回中香菱学诗,用心品味诗作,创作时茶饭不思,坐卧不定,后三易其稿,终于创作出新巧而有意趣的诗歌。菱角自古以来都是讴歌美好的,这也反映出香菱的聪慧与美好。菱这一字,也贯穿了她的一生。
江南的菱,味沁齿颊。小小的菱角在水乡饥荒之年,是人们充饥的口粮。这粼粼水波里的细腻食材,是我怀念的家乡的味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