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已落下帷幕,化学化工学院学生公寓5-702宿舍的同学们以优异的成绩名列优秀考研宿舍前茅——鞠璋玥与杨竣婷考入大连理工大学,耿筱格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瑞雪推免至东华大学,马志东考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陈舒雅被伦敦大学学院录取。在研究生考试这场激烈的竞争中,一个人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已是可喜可贺,同宿舍的六个人都成功进入理想学府继续深造更是极为难得。周二下午,笔者有幸采访到了六位姑娘,聆听她们备研路上的经验与心得。
学习时有帮手,放松时有玩伴
笔者与同学们的采访约在了宿舍进行。一进宿舍就可以感受到,内部空间虽小,但是整体环境非常干净卫生,四年下来积攒的学习资料一摞摞的摆在桌子上,整齐有序。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生活环境可以反应并影响到个人的方方面面,702宿舍良好的氛围,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可以从侧面得到展现。
备研路上,她们是彼此身边互助的伙伴和坚定的战友。王瑞雪告诉笔者,大到考研小到平时各类考试,备考期间,大家都会相互提醒相互帮助,“近期有什么重要信息都会和大家分享,或者是看到谁又在玩了会去提醒一下她是不是该学习了”。耿筱格回忆道,当时在考研院校的选择上,自己十分纠结是报考天大还是北航,暑假里提前参加过天大的夏令营并拿到了优秀营员的证书,报考天大把握更大,而报考北航只是出于自己的喜欢而没有任何前期准备,可以说是孤注一掷,是舍友们耐心帮助自己一起讨论分析权衡利弊,最终她下定决心,选择了自己更喜欢的北航。如今她以优异的的成绩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还要感谢舍友在当时给她的开导和鼓励,帮助她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提到处理毕业论文的那段经历,房间里响起了欢快的笑声,当事人杨竣婷更是对此记忆犹新。当时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她的压力非常大,她直言原来的她可能遇到问题要先用两三天调整情绪,随后才能处理问题,但毕业论文可谓时间紧任务重,没时间给她缓冲情绪,必须要快速调整继续向前。挺过了这个艰难的阶段,杨竣婷感叹自己有很多成长,这段经历使她变得更加强大。此外,令她感受最深的便是来自舍友们的鼓励帮助了, “感谢我的舍友们一直给我鼓励,她们从来没有觉得我有很多负能量,而是一直在给我加油,才让我走到现在”。正是因为舍友的分担,让本是一个人的难题变成了一个宿舍的共同回忆,所以,再回忆起这段日子的时候,大家才会一起云淡风轻地笑出来。
良好的宿舍氛围、团结友爱的舍友们是高压学习生活中的避风港、充电站。笔者询问起备研的经历,马志东俏皮地表示:“我们宿舍一直都是快乐考研,不过度施加压力”。即使考研的过程中要面临很多压抑的情绪,但回到宿舍后她们也在致积极的寻找情绪放松的方式,耿筱格表示她和舍友们经常在宿舍畅想上岸后的生活,虽然都是一些看似“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在与舍友欢快的聊天中压力不知不觉小了很多,也没有这么累了。
从考研目标的确定到备考过程中的相互提醒,从面对压力困难时的相互鼓励、相互包容到休息放松时畅想以后的美好生活,从最开始的大家都确定了在学业上继续深造的目标到现在全员进入自己理想的学府,一群优秀的人相遇后携手前进走向了更远的地方。
找准适合自己的方法,不拼时间拼效率
谈及目标学校的选择,702宿舍中每个人的想法可谓各不相同,有的同学偏向于好的城市,有利于以后的就业等问题;有的同学则更看重学校的名气以及专业实力;而有的同学则看中时间成本,选择较短的学制。所谓“君子和而不同”,每个人的特点都不尽相同,面对这些不同,她们都选择了包容对方并且最大限度地提供支持。
目标院校确定后,最重要的就是实打实的努力,奔着目标前进了。谈及学习方法,陈舒雅说:“重要的是找准适合自己的方法”。杨竣婷表示:“我们宿舍都比较认同应该提高学习效率,而不是拼时间,图书馆里有很多去的很早的同学,但若是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想必他们的学习效率也不会很高,对于我们来说,不如先保证足够使我们恢复精力的睡眠,随后再以最高效率投入学习”。对此,鞠璋玥坦言:“跟她们比起来不同的是我需要好的午睡质量,不然一下午的学习都会很不在状态,所以我每天中午都会回宿舍午休”。虽然看似她的学习时间比别的同学少了,但对于她来说这是一种更舒适的节奏,休息好了学习效率必然也会提高,所以回来睡午觉并不是对时间的浪费。对于如何提高学习效率,马志东和鞠璋玥表示自己每一天都会有一个详细的计划督促自己,但值得一提的是在计划里也有固定的休息时间,如果实在感到疲惫也不会硬撑着自己继续学,而是及时休息调整身体状态,确保第二天又能有精力投入到高效的学习当中。
她们用亲身实践告诉我们,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虽然整个宿舍都有一样的目标,但是实现目标的方式各不相同,每个人都在用适合自己的节奏与学习方式来完成梦想。
以温柔且坚定的姿态,面对未来种种挑战
作为化学化工学院的学子,经常与实验打交道是必不可少的。做实验、搞科研是严谨的、不容错的,这也就预示着其过程是单调的、重复的。在本科学习期间,702室的同学们均在实验与科创比赛中取得过良好的成绩,但令她们印象深刻的不只是这些荣誉,更是泡在实验室里与一个项目较劲,甚至那些一次次失败的实验经历。面对这些困难,她们有过焦虑的情绪,也有过崩溃大哭的时候,但事后回想起这个过程,她们多了一份坦然,“这些经历让我变得更强大”杨竣婷如是说。王瑞雪曾经在实验室合成材料连续两周都失败,导师安慰当时有些焦虑的她说:“做实验本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失败累积出百分之一的成功”,听到这句话后,那些焦虑和疑惑的情绪被冰释了大半,这句话让她意识到做实验失败也许是常事,要学会与自己的情绪和解,放平心态努力找原因,改变条件多尝试几次,说不定就能探索出成功的方法。
对于今后读研的生活,她们也有许多畅想,被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航空材料方向录取的耿筱格表示,被录取的专业正是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希望通过所学的知识为国家的航空航天事业做出一点贡献。而面对读研期间愈加繁重的科研压力,她们也没有半点退却,而是选择以一个愈战愈勇的姿态迎接挑战,陈舒雅说:“不论如何我都要坚持下来,而且会奔着最好的方向努力,既然选择了读研并且也争取到了这个机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她平静却坚定地讲出这番话,话语不长但足以见其决心,“虽然能大致预想到将来会经受怎样的压力,但我依然有这个信心”。
这个下午,笔者对她们最直观的印象是“温柔且坚定”——她们温柔地讲述自己的故事,温柔地包容和支持彼此,但她们心底同时又都有很坚定的执念,坚定地选择适合自己学习方法,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在这里,笔者衷心地祝愿702的同学们今后学业顺利,前程似锦,一直奔跑在她们坚定选择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