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家教好故事——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者: 来源:学工新媒体中心   发表日期:2021-07-01    

第一次为人父母,孩子与我们小时候的生长环境、家庭状况不同,完全仿照那时家长对于我们的教育方式是行不通的。我们只能一步步学,一步步做,规范自我言行,在孩子的成长路上,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进步。记得自己小时候,父母并没有给我讲太多的大道理,他们是在用自己的言行向我传递着我们的家教家风:勤劳、善良、诚实、能吃苦、积极、乐观、有韧劲。这一点上,我效仿了父母,躬体力行、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这些良好的家教家风,已然体现在孩子的成长进步中,特别是高中阶段,临近高考时她每晚都熬夜学习,那时的学习态度令我们心疼又自豪。

从压抑的高中生活迈向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孩子们很容易被诸多的事情吸引,坚持专心学习下去并不容易。我一直鼓励孩子多去尝试,多去锻炼。经过自己的斟酌选择,她进入学生会的新闻、团建两个部门学习锻炼,同时担任班内团支书职务。每天晚间,她经常和我分享在学校一天的各种趣事。学习、工作并行下,她也曾向我倾诉过忙碌烦躁的苦恼,记忆最深的一次,是一次下午一点多,她电话打来,说还没吃午饭。我很心疼,孩子用低落的语气说部门工作太多,有了退出学生会的想法。我对孩子说:“你自己选择的事情,想做就做,不想做也没事,不管怎样我们都支持你。”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坚持。在自己的努力下,她连续三年被评为济南大学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在大学三年级担任学生会副主席,运营学院微信公众号,我时常看见她写的文字稿件推送出来。后来她被学校推荐到共青团山东省委宣传部网络新媒体中心实习。家长的鼓励与支持,是孩子信心的源泉。孩子只有在大学期间做好准备,丰富自己,历经磨练,不断进取,步入社会后才不至于手忙脚乱、措手不及。孩子前进每一步,家长都要做坚实的后盾,孩子遭遇挫折是必不可免的,但失败更能让孩子体会到工作、生活的不易。家庭教育需要父母教育孩子学会爱,学会面对挫折、面对失败,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具有健康身心、爱心、坚强毅力、敢于直面挫折的人。

身为父母,不仅要从孩子“人生第一粒扣子”做好,更要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提醒、不断引导,帮助她迈好人生的每一个台阶。家长,要与孩子共同成长,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学会理解孩子、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家长永远不能代替孩子走这条人生之路,我们只能在孩子的舞台下默默支持。教育她学会独立,做一个为别人送温暖、为社会作出有益贡献的人。家风家教家训培育了她的三观、见识和她的个性,家长没法永久陪着她,但是我们带给她的温暖记忆会陪伴她走过学习、工作的每个春夏。(计数1704班 陈晓卉家长)

作为母亲,我总结了以下三点教育心得和体会,让孩子无论是在做人还是在做事方面,都有正确的三观来引导。

一、增强教育意识,养成科学教育观。现代的家庭教育早己不再是“唯父母之命是从”,大学生家庭教育更是表现出双向交流、互动沟通的特点,彼此影响愈发明显。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我们家长要不断增强教育意识,摒除“成年人无需再教育”的错误想法,在与子女的交往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摸索,养成科学的教育观。另一方面,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也不可小觑。只有家庭教育中亲子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够更好地构建和谐家庭,才能真正实现家庭教育的目标。

家庭教育本就是非强制和非权力影响的产物,它主要受家庭中长辈的品德、才能及情感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品德居于核心地位。家庭中父母良好的品德,将会对子女产生无形而长久的影响。如果父母只会要求子女,但自己却做不到,那子女不但难以接受,甚至可能会影响父母的信任度。因此,父母及亲人的亲身示范、以身作则是家庭教育真正获得实效的必要条件。

在大学生的家庭教育过程中,由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规范和判断标准,他们不再像孩童时期那样“听话”,对于父母及长辈的教育要经过自己的价值判断之后再行决定是否接受。这就要求父母不能单纯地依靠“权威”,要真正地以理服人,以人格服人。力求摆脱空洞的说教,真正将“言传”与“身教”结合起来。父母要自觉地将教育理念融入到与子女接触的每一个环节,大到寒暑假及重大节假日的亲密相处,小到每一个短信、语音和视频通话。在每一次与子女的交流中尽可能多地了解他们的近况和思想状态,及时地给予疏导和帮助。此外,在家庭中也要注重协调,父母及亲人在教育观念上达成一致,形成统一的思想和步调,避免出现“多种声音”,利于孩子稳定人格的形成。

二、改变交流方式,优化亲子关系。随着自我意识的快速增强,子女的成人感不断加强。常常会因观念、态度不同与家长产生矛盾分歧、甚至口角。父母受文化水平、传统观念、工作环境及生存压力等方面的影响,在家庭生活中常常表现出强势的姿态,不能很好地与子女进行交流和沟通,造成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不断加深。因此,家长要改变与子女的交流方式,用科学的沟通拉近彼此的距离。

首先,要学会尊重自己的孩子。对子女的尊重源自内心并体现在语言和行动上。进入大学之后,子女要面对交友、恋爱、处理矛盾、竞争等问题。这时候,他们需要的绝不只是父母的意见或是解决方案,而更多的是需要父母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和尊重。当子女与父母谈论他所面临的问题时,不妨将孩子的决定编入你们的交谈中,如“你是怎么想的?”“你准备怎么做?”等,确保孩子能够自己思考并作出选择。如此,子女不但能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还在无形中构建了民主家庭氛围,让其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力量。

其次,要学会换位思考。父母自己在工作中出点小错,主管领导天天说、大会小会说,家长尚且承受不住,那子女更是亦然。他们需要汲取更多的经验不断丰富自己,而非抱怨、指责和唠叨。父母需要做的就是无论何时都要站在子女的角度考虑,他们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我们家长无需做太多,仅是倾听就足以让孩子明白,自己是被理解、被爱着的,无论什么时候,父母都是孩子的精神支柱,家也永远是自己可以停靠的温暖港湾。这样一个简单的换位思考,是一个合格的父母必须拥有的能力,也是家长可以为孩子做的最简单而又最重要的事。

三、鼓励自我教育,密切家庭联系。大学以来女儿开始住校,与我们的交流完全通过手机视频。曾有一次她哭着打电话过来,询问过后才明白是和室友有了小矛盾。在这个时候,我身为母亲应充当朋友角色,认真分析为什么会有矛盾、要怎么解决以及以后她要如何与同寝室的朋友相处。另外,家庭教育具有很强的双向互动性,任何家庭问题的产生和恶化都不只是一方的责任。在与父母的交往过程中,要鼓励孩子们进行自我教育,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孩子各方面的水平以及强化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每个生命都自有来路,父母只需做好方向上的引领,就可静待那支射出去的箭,飞向梦想的远方。(计数18H1班 牛梦伟家长)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回顾孩子们的启蒙过程,我想每个家长的心情和想法是一样的。家庭是每个人的启蒙场,为我们一生的成长奠定了基础,良好的家风在孩子成长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科学的成长环境。老二作为家族中唯一的男孩,可以想象长辈们对孩子的宠溺程度。但是我心里很清楚,他虽然是我的孩子,但将来是要走出舒适圈成为社会的一分子,我可以宠着他,但社会不会这样做。作为他成长过程中最主要的观察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我十分珍惜这样的机会。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改变气质;学会宽容,凡事留有余地。我曾读过李嘉诚先生的一本书,他的两个儿子从懂事起,就参加董事会,为的是让他们懂得家长的不易,所以家中的大小事宜都让孩子参与,经济上让其自行管理,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是家中的一分子,要让孩子学会担当,敢于担当。家庭和睦是良好家风形成的必要因素,长幼之间要做到互敬互爱,相信孩子并尊重孩子。我从孩子上小学到高中一直和老师保持沟通联系,定期询问孩子学习、生活状况,遇到问题及时和他们交流解决,我认为这也是家长不可缺席的一课: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在孩子进入义务教育之前,我一直重视他的身体健康和素质教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会带他去各地旅游,我始终认为旅游的过程亦是学习的过程,这能使他的思想得到丰富,眼界得以开阔,让他了解外面的世界,带他了解祖国各地的地理景观、风俗人情、特色美食、历史文化等等。在旅游的过程中,他观摩了很多书法家的作品,渐渐地,他喜欢上了书法。于是,经过他的同意,我给他报名参加书法学习班进行系统地学习。“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抓住孩子的兴趣,让他在学习中收获快乐。此外,外出旅游也培养了他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对他以后的生活有很大帮助。

教育孩子像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家长是这场马拉松的“陪跑员”。

“父兄有善行,子弟学之或不肖;父兄有恶行,子弟学之则无不肖。”如果有好的德行举止,晚辈可能学不像也比不上,但如果长辈有不好的行为,则晚辈一定能学得惟妙惟肖。可见,长辈要教育晚辈,首先就要端正自己的行为,言传身教,做晚辈的楷模。几年前孩子刚上初中,未能很好地进入学习状态,为了能让他静下来读书,我就坐在旁边抄写论语,孩子慢慢地也能静下心来学习。国有国法,校有校风,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父母就像掌舵人,引领孩子人生道路的前进方向。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孩子就像一粒种子,我们要耐心培育使其发芽成长,每个家庭教育不同,孩子的性格也不同。愿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国家栋梁,实现自己梦想,走向辉煌的未来!(网合20W3班 刘泽宇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