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家教好故事——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作者: 来源:学工新媒体中心   发表日期:2021-05-13    

每个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都有自己的独特方法,但是很多方式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作为父母,要做好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家庭教育尤为重要。

首先,关爱孩子,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家长应当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科学、快乐的成长空间。夫妻之间的相互尊重,长幼之间的关爱和互敬,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我们不能把工作中的烦恼和不愉快带进家中,带给孩子,不要随意向孩子承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培养孩子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如今孩子已经长大,我们家长也必须不断地学习新事物、新知识,跟上时代的脚步。家长要改变自己不好的习惯,在言行举止中给孩子做好示范。

其次,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判断。孩子在父母眼中永远都是孩子,家长总觉得他们缺乏经验,处处都需要大人的帮助,其实孩子的能力是超乎我们想象的,关键是家长会不会放手让他们去做。我的孩子大三的时候在继续考研深造和早一步进入社会中犹豫不决,我们能做的就是跟他深入分析每种选择的利弊让他自己判断,最终孩子因为更想提早步入和适应社会选择了参加选调生考试,以后有需要再提升学历。既然他做好了选择,那家庭层面就全力支持。他也如愿以偿地通过山东选调生的选拔,实现了当初的目标。

再次,了解孩子,多和老师沟通,形成家校合力。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存在着双向互动的关系。孩子在读书期间,老师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平时我经常与孩子的辅导员老师进行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把孩子在家中的不良表现诉之于老师,和老师探讨如何引导孩子克服不好的习惯,使错误能够得到及时纠正,这样老师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孩子,有利于老师从孩子的个性出发,采取更适合的教育方法。

第四,倾听孩子,为孩子减轻心理的压力。作为家长更应学会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帮助其释放不良的情绪。记得孩子小时候,我们经常在茶余饭后和孩子谈心,了解他在想什么,在干什么,需要什么。孩子感觉我们愿意听他说,就经常会把学校里或日常生活中一些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告诉我们。实际上孩子在向你倾诉的时候,也是在释放情绪,很多事情你听他讲完就已经得到了解决。高兴的事情,可以及时鼓励;不愉快的事情,家长也只需稍微点拨,让孩子去判断选择哪一种方法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电自1701班 李少勇家长)

我和孩子的爸爸学历都不高,辅导孩子作业比较吃力。每天孩子放学回家,我就让孩子把学校老师教的内容跟自己讲一遍;然后与孩子一起做作业,不懂的地方就问孩子,如果孩子也不懂,就让她第二天去问老师。这样一来,孩子既当学生又当“先生”,学习劲头就甭提多大了,学习成绩一路攀升。

这种做法让孩子很感动,家长在外面忙活了一天,还如此关心自己的学习,一方面激发孩子内心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孩子在教家长学习的同时,也会巩固自己的知识,“教学相长”在孩子身上得到了体现,自然而然地她就会产生成就感,而这成就感又会极大地调动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为了拓展孩子的知识面,我给她买了各种各样的书籍,涉及军事、科技、文艺、体育、历史、地理等,往往是我先睹为快,读到好文章,看到新知识,我都会和孩子探讨一番。有时候会为文章中的某个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谁也不服谁,只好上网去查找答案。

我一直倡导学的时候认真学,心无旁骛;玩的时候要放开,天马行空。孩子的一些奇思幻想,家长可不能给她磨灭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完成学校的任务后,我会尊重孩子的合理想法,比如她想学烹饪,我们会在确保她安全的情况下,让她放手去做,当孩子做一件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她会全身心投入,也会对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我们可以给出适当的赞赏和委婉的建议,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听取他人建议的习惯。

孩子初中的时候,家里出了一些事故。我们都没时间管孩子,孩子毫无怨言,自己做饭,自己去上学,自己乖乖做作业,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一般,孩子的独立能力在那段时间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尊重孩子的想法,让她自己决定一些事情,对于一些做错的事,让她自己去承担后果。(电自1902班 孙冬月家长)

时常在新闻报道中看到青少年犯罪、恶意顶撞父母老师、通过极端行为表达诉求等等社会问题。反观他们的家庭,多数是父母离异、缺少关爱、家庭暴力频发等等。从小生长在一个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中,耳濡目染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反之,生长在一个和谐有爱的家庭的孩子,他们自信、阳光、正能量满满、理解父母、懂得感恩,即使遇到困难挫折,也能保持高昂斗志。归根结底,一个家庭必须有良好的家风。这些优良家风就是:和为贵,孝为先,勤为宝,俭为德,知足常乐,待人和善。无论时代怎么进步,好的家风需要传承,也必须传承。

我从小生长在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中,父亲是一位退伍军人,骨子里有军人的刚毅坚强。父亲工作很忙,闲暇之余,一定会与我们促膝而谈,反复叮嘱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理想的大学。如今我们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各自奋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母亲是一个温柔善良的人,她以润物细无声的大爱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哺育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她经常教导我们: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勤俭节约,尊老爱幼,不顶撞父母,不撒谎,不爱慕虚荣,不贪图小便宜。看似简单的道理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让我们获益匪浅。(电网20h1班 孙伯虎家长)

家庭教育是一个孩子一生最重要的教育。教育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你做了什么。孩子是第一次当孩子,我们又何尝不是第一次为人父母?因此我们家长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尽力去教孩子仁爱,教孩子善良,教孩子宽容,教孩子合乎情理的为人处世之道。

首先应该教会孩子做人,教会他诸如孝悌礼义、善良宽容等宝贵的品质。我们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个在道德方面没有漏洞的人,一个懂得同情他人、懂得感恩他人、懂得帮助他人,懂得反思自己的人。坦白讲,我们并没有给予他过多的保护,更多的是责备甚至打骂,以至于很多时候他都要依靠自己,比如自己做饭,自己去解决一些事情。欣慰的是,孩子说:“没有人帮助,只靠自己的一双拳头两只脚,打出一片天。成功了是我自己的成功,失败了好歹我尝试过。这样的人生不是比生活在保护中更值得尝试吗?”

父母心是父母心,可成长却是要孩子们去自主探索历练。家长只是提供建议,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这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家教和家风。(电网20h1班 张晟毓家长)

凡是优秀的孩子,背后必有一个优秀的家庭教育模式。之所以称之为模式,是因为他们有很多共性,比如习惯的养成、责任意识的培养、正确三观的树立等等。

在家庭教育中,相对于责任意识的培养和正确三观的树立,我最先关注的是习惯的养成。在我看来,责任和三观可以通过家长的言行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良好的家庭,即使你不刻意去教,孩子的责任意识和三观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而且这些东西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学习得更多。习惯的养成就不一样了,从一出生就开始养成好的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我家自然也不例外,读书、行万里路、习惯、自律、包容、眼界、有爱这些词已经成为学习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读书,亦是陪伴的过程。脚步到不了的地方,阅读可以到;眼睛看不到的地方,阅读可以带你看到;自身未曾经历过的那些经历,阅读可以让你感受。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的坚持,慢慢地自己就自律起来,在书中也开阔了思想和眼界,这也是经常给孩子念叨的话。在闲暇之余,孩子会主动说读到了哪些有趣的、感人的故事……

行万里路,旅途总能带来无限的可能,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建筑风格、地理文化、美食、历史文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旅途中的人与人相处,要试着去包容、友爱。每次遇到问题,都会当天在独处的时间里沟通解决掉。同时也能让孩子在不同环境下感受父母爱的方式,这些经历都将成为孩子成长的沉淀。在途中更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性格,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接受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电网20h1班 赵艳旭家长)

重视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家风,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从《孔子家语》到《颜氏家训》,到《朱子家训》,再到《傅雷家书》无不体现家教的重要性。作为家长,我们也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是每个人步入人生的起点站,孩子最早接触的是家庭,而我们家长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我们力求在自身能力允许的范围内,给孩子最大、最多、最优的帮助。

尊重孩子是家庭教育的起点。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有句俗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我们是不认可的,适当的批评教育与身体的疼痛能有效地阻止孩子不当行为的发生,但是一旦越过一个临界值,这种“棍棒”式教育无意中就会成为孩子童年时期不可抹去的阴影,这对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都是不利的。因此,在我的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一直以行动教育为主,口头教育为辅,非必要绝不用武力解决的教育方式。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把孩子看作平等的人,有独立个性的人,我们应该自觉地意识到:尊重童年。有了被尊重的童年才会成长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年人。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人的三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家长与孩子接触最多,孩子的三观大多都是从家长身上继承的。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注重言传身教,比如,不在公共场合放音乐、遵守交通规则、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孩子见过的东西多了,自然就会被家长的言谈举止所影响。

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生活习惯中,我通常教导孩子要注意个人卫生,不能邋遢,勤洗衣物勤洗漱,注重个人仪表。在学习习惯中,我教导孩子要懂得自学,坚持固定时间段阅读书籍,坚持培养他自律的习惯。在健身习惯中,我教导孩子要规律锻炼,每天坚持跑步,少玩电子设备,充分地放松身心……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连续21天不间断的训练,家庭教育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身体和心理健康是孩子的根本,我们需要足够的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遇见各种各样的人,当遇到某种不适应情况时,孩子的心理就会产生不良反应。此时我们应该用我们的经验和理解来帮助孩子,用孩子不抵触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干预和引导。

家庭教育是可以改变的。首先改变自己,再去改变孩子。因为孩子总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家长的影响。(电自2002班 杨智杰家长)

孩子是我们每个家庭的希望,每个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希望他们既聪明善良可爱又正直懂事孝顺,总之集所有优点于一身。我的孩子可能不是最聪明的,但是她一定要懂得孝顺,懂得谦卑,懂得感恩。我觉得善良是比聪明更难得的,因为聪明或许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

父母要呵护孩子的成长,关爱孩子的健康,培养孩子的习惯,开发孩子的智力,健全孩子的人格,所有这一切都是从家庭出发的,都是与父母分不开的。孩子从父母那里学到人生最初的经验,养成人生最初的情绪,这就要求我们做父母的要注意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

我的孩子活泼好动,贪玩不爱学习,我对她的教育很伤脑筋。她的英语成绩不好,贪玩不爱背单词,于是我就将应该背的单词抄在纸上,贴在墙上,这样她每次睡觉前都会看见,有意无意地增加了她与单词的见面次数。后来就和她约定背下来对应的单词个数给予她相应的奖励。久而久之,她对单词的恐惧感渐渐消失,并且英语成绩飞速提高,也喜欢上了学英语。

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潜力是需要被开发和鼓励的。由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证实,她慢慢喜欢上了学习。只要培养了孩子自己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她就会主动去学习,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再后来,不管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我们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孩子缺乏耐心和不适应时就想办法去引导,长期以来孩子就有了自信、自立和自强的性格。

孩子,是每一位父母心中的宝贝,家长都盼望着孩子茁壮成长,孩子的心田是敏感的,撒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开出什么样的花。(电自硕1901班 苏萌家长)

我爱看金山老师的书和听一些教育子女的广播,懂得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莫过于言传身教。在此,我略谈一下自己的教育体会。

第一,孩子从小学一直到高中阶段,吃完晚饭后我和她的父亲经常看书读报,不看电视,坚持不熬夜按时按点休息,孩子自然也会学习,也会多看书,早睡早起,平时也没有了看电视的念头。

第二,培养自己良好的兴趣爱好。她爸爸喜欢书法和绘画,孩子受到熏陶后,也同样对书法和绘画感兴趣。此外,她爸爸也经常带她去书店。父女俩也经常交流读后心得。

第三,百善孝为先,在我们家每次吃饭都要长辈先坐下动筷,久而久之就给孩子养成了习惯,每次饭前,她会先叫长辈吃饭,帮我摆好碗筷,第一口饭菜一定要长辈先尝。

第四,孩子现在已经成年,她就是家里的一份子,她拥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每次我们商量事情的时候,也会询问和尊重她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培养孩子的生活起居和处理事务的能力。对待孩子,我们要做到疼爱但不溺爱,正确对待孩子提出的要求,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要其明白失败是正常的一件事,对待事情要尽心尽力但不强求结果。

第六,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我的文化水平并不高,我无法去理解孩子的试题难度和水平,所以,我每次都告诉她:你不需要做到绝对优秀,你只要对得起这段时间所付出的努力,你就是很优秀的,在我眼里,你一直是最棒的!

教育不只是学校老师的责任,学习文化知识也不是教育的全部。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父母的行为习惯就是孩子学习的一本教材,家长要做到言传身教。(电自1803班 刘艳芳家长)

(来源:学工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