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严谨治学师者之范 厚积薄发学者之风——访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得者文学院鲁毅老师

作者: 来源:学生记者 刘中航 傅晓敏 刘明扬 边语潇   发表日期:2020-12-11    

霜水明冬,霞天送晚。树影穿过玻璃窗落在了鲁毅老师的书桌上,落得很轻很静,似怕惊扰了潜心于科研的他。

鲁毅老师是文学博士、文学院硕士生导师,广播电视学专业负责人、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负责人,兼任山东省郭沫若研究会副秘书长、山东省广播电视监测中心节目评议专家。鲁老师主讲《视听语言》《电视摄像与节目编辑》《影视语言艺术》等本科生课程以及《视听传播与影像叙事》《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等研究生课程。鲁老师的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文学与文化传播。目前,鲁老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研究青年项目1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青年项目1项。鲁老师已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其中CSSCI论文1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商务印书馆出版)。鲁老师获首届“朱德发五四青年学术”提名奖、济南市社科优秀成果奖4项、济南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2项、获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其中一等奖1项。鲁老师还获得学校第八届优秀教学奖、第七届青年教学能手、优秀实践教学奖、本科教学贡献奖,获山东省优秀社团工作者、济南大学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寒梅积雪重 花香自芬芳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皆知积累的重要性,但最终坚持下来的人又有多少呢?凡是在科研领域有所造诣的人,如果没有扎实的知识积累是很难取得成果的。慎始善终,方可厚植科研的沃土。国家科研项目的获批就是鲁毅老师“潜心学术,厚积薄发”的最好见证。

鲁毅老师从硕士至博士阶段始终潜心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中鸳鸯蝴蝶派的研究,数年如一日。苏轼曾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鲁毅老师就是如此。鲁毅老师告诉笔者,他从全国各地图书馆特藏书库的报刊中摘录、整理了20世纪初近20年的有关中国近代女性小说的文章,并不断寻找、翻译、梳理有价值的学术资料,从而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他日复一日地做着资料梳理工作,对别人来说,可能是单调乏味的,但鲁老师却能乐在其中。鲁毅老师总是相信“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鲁毅老师这次获批的科研项目正是以他十多年积累的鸳鸯蝴蝶派资料为基础,通过思考和钻研进而寻找到了新的切入点。

鲁毅老师说:“报课题,做科研重要的是前期做的大量积累,然后以此为基础往深处研究,每一个论证都要有基础有来由。”严谨的学术研究需要大量的正确的史料来做支撑,而正确的史料则需要自己平时的积累。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凝聚态物理学家和教育家、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业宁教授所说:“要创新需要一定的灵感,这灵感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长时间的积累与全身心的投入。没有积累就不会有创新。”科研课题正是从日常积累中提炼出来的。鲁老师说,史料繁杂,要学会辨别真伪,挑取有价值的史料,从中抓取感兴趣的、有新意的进行深度研究,提出新观点新理论,才能有学术价值,也才有可能获得学术界的认可。

俗世尘嚣起 甘坐冷板凳

捷克斯洛伐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说,急促使人们失去了缓慢的甜美。鲁老师说,在生活节奏加快、浮躁之气甚嚣尘上的当下,学术研究应当以其沉静致远成为一股清流。“做学术必须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不能什么时髦就做什么,感兴趣没关系,但是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会坐冷板凳。这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也是每一位能做好学术研究的人认同的话。学术研究绝不是追时尚,赶潮流,其实大多数学术研究都是在寂静无声处进行的。搞学术研究一定要把握住自己的领域。到最后,学术研究不是比谁做得多,而是比谁做得深,做得精,在自己的领域达到制高点。”鲁毅老师本次获得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近代女性小说叙录及考论》,这短短的十几个字,凝聚了他数年的艰辛和不易。

鲁毅老师说:“当代文学,是以批评讨论为主,无所谓对错。而现代文学不同,它是以史料为依据,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我的硕士生导师、山东师范大学的魏建教授说过:‘我们培养研究生,不是培养中学语文老师,不是培养公务员,而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学者’。这也是影响我以后人生轨迹的一句话。”正是这种对学问孜孜以求的严谨以及深耕细作的追求,驱使着鲁毅老师几乎走遍了全国各大史料馆查找资料,其中,去的最多的是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

浮世流年 初心照明月

谈及科研经验,鲁毅老师感悟颇深,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热爱研究对象,淡化功利心”。他认为,这为自己的科研事业助力很大。2017年,鲁毅老师意外地发现中国电影戏剧理论家、剧作家、戏曲家洪深有多达800多篇佚文。他意识到其中有极大的学术价值,决定深入研究。“我当时没想着为了报课题,就是认为这是很有学术价值的,是可以传世的,是会为有关洪深的研究提供帮助的。那就一定要把它做出来,无论如何也要做出来。”鲁毅老师坚定的语气让笔者记忆犹新。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最终,这项研究成功申报了教育部科研立项,得到了学界的认可。同样,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申报也是水到渠成。这些在鲁毅老师看来“只是额外的附加品,确实是激励和认可,但不是目的。”

2018年鲁毅老师获得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主题是近代女性小说研究。一提起研究内容,鲁毅老师顿时滔滔不绝,神采奕奕。“那些资料都很旧了,书卷都发黄了,破损了,而且大都是文言资料,开始时有些困难,但后来自己就喜欢上了,就深入进去了。读那些文章时,你真的能感受到古文的优雅,你会为那些女性小说中的情感而动容。” 鲁毅老师的话语中流露出对研究的热爱。热爱带来的乐趣超越了科研过程中的繁琐和枯燥,支撑着鲁毅老师突破科研道路中一个又一个瓶颈。对他而言,心无旁骛,埋头深耕,青灯黄卷中,亦有无穷乐趣。

“学术不是儿戏,必须对学术保持敬畏之心。做学术研究要注重质量和价值,而不单看表面的数量。要好好地论证,虚心地求教。”鲁毅老师再三强调对待学术的敬畏态度,这是他在学术道路上一直坚守的信念。或许这份对学术的敬畏之心是一切优秀学术品质的源头,是每个研究者都应秉持的初心,不是在浮躁社会的牵引下敷衍学术,而是选择自己热爱的研究对象,踏踏实实把有价值的东西做出成果,为学科发展作些贡献。正因为始终不忘初心,鲁老师毫无急功近利之意,在自己认定有研究价值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后,我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把它认认真真地完成,做到优秀。”鲁毅老师告诉笔者接下来的计划。笔者相信,在赤子之心的指引下,鲁毅老师的学术道路一定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