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突发事件是指自然和社会中急剧变化并出乎人们预料的,对社会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偶然性事件。由于其形态各异,影响力和性质也各不相同,总体来看具有爆发突然性、广泛关注性、连锁演化性、后果危害性、发展不确定性的特点。
高校大学生具有活跃性、群体性等特征,公共突发事件的发生对他们各方面尤其是思想领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新媒体时代,公共突发事件的各类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传播,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全方位对大学生进行“轰炸”,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好奇、愤怒、不安等情绪波动,影响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甚至导致其信念信仰的错位。另一方面,公共突发事件也会激发大学生从中获得一种反思、上进的力量,形成一种空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养成临危不惧、沉着应对的素质,激发其责任意识和爱国热情。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滋生蔓延,当时每一个跳动上浮的数字都牵动着14亿中国人的心。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在这场没有硝烟战斗的“非常之时”,更要彰显战胜困难、率先垂范、敢于斗争的“非常之气”,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攻手、学生管理的主导者、学生成长的主心骨,强化自身角色担当,努力成长为一名学生面前的自我学习完善者、思想引领者、教育引导者、心理开导者、示范表率者,坚守阵地,旗帜鲜明,体察入微,守护学生的人生航向。
一、自我学习完善者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学生中传播科学思想文化、引领正确意识形态、帮扶生活心理困难、应对突发事故处置、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努力成长为大学生成长路上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公共突发事件是检验高校辅导员综合能力的试金石。面对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我们往往会产生本领恐慌。勤思善学,做一名学习型辅导员是破除本领恐慌的有效方式。辅导员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心理学等方面的思想理论方法,奠定理论研究基础,并将学识积淀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临危而不乱,处变而不惊,帮助学生厘清模糊认识,形成正确认知,指导工作实践。
疫情期间,我们要增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秉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快速响应、积极参与、尽职尽责,全面、扎实、细致、到位地完成学校、学院有关工作要求,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践初心担使命。
二、思想引领者
辅导员既是具体宣传贯彻思想政治工作的传播者,也是深入思考意识形态的研究者,其宣传能力和研究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成效。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学习、思想、心理、生活上最亲近的良师益友,有责任也更有条件把党和国家的主流价值意识向大学生宣传好、引导好,让大学生在大千世界中不做“迷失的羔羊”。在自媒体时代,辅导员要充分借助自媒体载体,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网络意见领袖”,积极营造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媒体生态环境,固守网络舆论宣传阵地,始终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优势、舆论优势、引导优势,在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中感染学生,针对大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将党的声音传播到学生中去,引领学生理解认同、自觉践行。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辅导员要认真研读国家教育部、山东省教育厅、学校和学院下发的各类有关防控疫情的文件通知,将各项要求原原本本传达给学生,引领学生思想上重视和行动上积极,做到依法科学有序防控,未经学校、学院同意严禁任何学生提前返校,教育学生自觉服从属地党委和政府有关疫情防控措施,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预防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教育,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遵守各地疾病防控措施,配合各地疾控部门做好相应防范工作,在疫情防控中身体力行,带头示范,展现济南大学学子的良好素质和形象。辅导员可以大力运用网络手段、依托网络平台开展工作,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联系学生优势,针对网上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不实言论,利用QQ群、微信群等网络途径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转发人民日报、新华网、环球网、共青团中央等公众号有关消息,协助澄清事实,唱响网上舆论主旋律、加强青年学生思想引领。
三、教育引导者
由于爆发的突然性,具体时间、发展方向、影响因素和规模都难预料,公共突发事件的发生,打破了社会正常的秩序状态,极易导致人们在时间面前无所适从,威胁社会公共安全,刺激社会心理,影响社会稳定。尤其是在当下,网络的出现改变了突发事件传播的空间和时间维度,某一突发事件的发生如果不能正确及时得到重视和处理,往往会被舆论所左右,牵扯和演化次生危机事件。
大学生是伴随网络成长起来的一代,无疑是网民中的主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有关疫情传播态势、虚假防治措施等流言和谣言在网上传播,极易引发社会恐慌情绪,严重影响网络安全秩序和社会稳定,同时也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严重干扰。
辅导员要引导大学生明辨是非,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要通过官方宣传平台(人民日报、新华网等)积极关注疫情态势,不转发非官方的关于疫情的文章或者链接;针对抹黑、诋毁的言论要敢于正锋亮剑,澄清谬误,传递正能量;发现不实、不明来源信息及时上报,做好舆论监督。要将官方媒体关于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的报道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客观认识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引发的病状、治疗等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在行动上做到“须警惕、不轻视、少出门、少聚集、勤洗手、勤通风、戴口罩、讲卫生、打喷嚏、捂口鼻、喷嚏后、慎揉眼、有症状、早就医、多运动,少熬夜”48字的科学预防守则,积极了解提高自身免疫力的方法和知识,引导每位同学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阻断病毒传播,做好自身及家人的隔离防护工作。
四、心理开导者
公共突发事件发展的不确定性,其趋势的难以准确预见性及后果的危害性,如果在事件初期没有及时予以控制,往往会导致其他危机事件的发生,产生连锁反应,成为复合型危机事件。这种情况一旦发展起来,其局势很容易突破本在安逸中生活着的我们的生存和安全的心理底线,心态难免受其影响,产生各种负面情绪。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场持久战,要科学认知、从容对待,避免恐慌。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显示,在重大疫情产生时,大学生会表现出社会公众普遍所具有的“羊群效应”行为,如传播疫情信息、推卸社会责任以及模仿他人行为等。大学生受其自身因素和校园环境影响,使得大学生群体又具有盲目跟从性、自发求知性、心理脆弱性、安全无助性等群体行为特点。辅导员首先应及时关注所属班级学生心理变化,积极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引发的学生焦虑恐慌等心理异常情况,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和情绪安抚工作,专注倾听他们的感受与想法,让他们把不舒服的情绪表达出来。其次运用同理心,建立学生对辅导员老师的信任感,慢慢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支撑点,消除对疫情的恐慌,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做好心理上的自我调整,在疫情下保持积极心理和自我调适。
五、示范表率者
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疫情当前,高校辅导员须用更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用更严格的道德尺度监督自己;用更暖心热心的行动循序引导学生;用更规范有力的行为谆谆教导学生。积极带头践行“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指示精神,充分认识到所从事的辅导员职业所具有的显著的示范性,越是到了疫情防控紧要关头,越要涵养信心,自觉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励广大学生以疫为鉴,励志勤学,辅导员要自觉做学生的表率,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春风润物细无声,一枝一叶总关情。高校辅导员更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之以恒、迎难而上,众志成城、守好责任田,共筑高校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