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山东莘纳智能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2020年,济南大学莘县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这都是智能材料与工程研究院院长蒋绪川教授带领团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两大科研平台。蒋绪川教授致力于纳米材料的研究与应用,用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积极服务地方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纳米科学的研究之路
说起自己的纳米材料研究,蒋绪川教授总有说不完的话。这项研究始于他在中科大读博期间,在导师钱逸泰院士及谢毅院士的指引下,他的研究方向开始从化学转向纳米。虽然只是开始,纳米材料的神秘与奥妙激起了他对这一领域的憧憬与向往,这是“值得奋斗与努力的方向”,他开始走上纳米研究的道路。在此期间,他先后去过美国华盛顿大学、法国巴黎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及蒙纳士大学等科研院校。“走出去拓宽了思路和眼界,坚定了我的纳米研究道路。年轻人应该多走出去看看,是学识的扩大,更是视野的扩展。”蒋绪川教授说。
蒋绪川在纳米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的路越走越宽,共发表SCI论文及专著章节160余篇,他引次数超过8000次,H-index 50,获得发明专利20余项。他将纳米研究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随着研究的深入,蒋绪川教授也发现了纳米科学的广阔应用前景。它可以与应用化学、生物、生命医学结合,促进各个领域的发展与进步。它可以作为载体,将药物送入人体中,产生持续性疗效,提高治疗效果和精准性;它与生物科学结合,产生抗菌剂,促进光合作用来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它也可以成为工业催化剂,像发酵馒头的酵母一样,提高效率……这些神奇的东西吸引着蒋教授继续前行的脚步。现在,蒋绪川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智能材料,光、热、电、磁等外界刺激响应型无机功能材料;界面反应控制材料,催化、传感、超浸润-超疏水仿生材料;化工分离与提纯,萃取分析与纯化;智能节能玻璃的工程化。蒋绪川教授曾获国家高层次人才、江苏省“双创人才”、江西省“双千人才”、江西省宜春市政府顾问、享受特殊津贴专家、澳大利亚科学基金委Future Fellow及QEIIIFellow等荣誉称号。
蒋绪川教授用“忠、果、毅、诚”四个字概括自己从事科研的精神,这也是他坚守的人生信条。
“忠”就是要忠于国家,忠于事业。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家是有祖国的。蒋教授说,“自己在国内一直读到博士才出国,所以祖国培养了我,我要将所学回报给社会和国家,做点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这就是对国家、对事业的一种忠诚。
“果”就是果敢、勇敢、果断,认准的事情就要敢于出手。科学研究中面临诸多选择,是要继续做深入的研究?还是将研究产业化?这是许多研究者面临的问题,需要你作出选择。通过对现实状况的综合分析,蒋教授果断地作出了自己的选择,放弃个人生活的安逸,选择将自己积淀的研究应用于新产业、新材料的发展,这也是个人价值的实现。
“毅”就是坚持和恒心。有了既定目标,坚持下来是最重要的。“年轻人切忌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坚持下去”,才会做出好的成果。
“诚”即是诚信。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做人要讲诚信,科学研究同样如此。写文章要用科学事实说话,做实验的数据要真实有据;作为团队一员,要对团队忠诚;“不论对学校还是科学研究,我要付出自己的真诚。”
服务地方发展在继续
经过二十余年的基础研究,综合考虑环境、外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蒋教授毅然走上了纳米材料的产业化道路。他说,这得益于他“长期的积累与沉淀”。科研应用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蒋教授曾经想利用氧化钒纳米材料做一种气敏传感器,因为它的应用面太窄而搁浅了。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蒋老师看到了此纳米材料在智能玻璃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2016年,蒋教授与法尔胜泓昇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研发“二氧化钒智能玻璃的研发与应用”项目;2019年,他率领团队在莘县成立山东莘纳智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合作企业每年为其提供500万元的科研经费,用于智能玻璃等新材料的研发及应用,首期三年。这种“冬暖夏凉”节能环保的新材料,效果显著,应用前景广泛,易于产业化。
蒋教授认为,应用研究产业化过程也是培养年轻人的好舞台。“给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研究不仅仅是在实验室,还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当自己的研究有了实物的成果,会增强他们在这一领域深入探究的信心。”这就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化合作。
2020年,团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进一步深化,济南大学莘县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研究院将在双方经济发展、决策咨询、产业规划、设计创新、新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合作等方面发挥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致力于在智能玻璃、智慧农膜、新基建智能材料等领域创新发展;将发挥学科、人才和科技优势,根据莘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产业特色和产业优势,提供高质量发展规划和咨询建议。地方政府每年为研究院提供100万元的运营经费,首期五年。
在与莘县合作的过程中,蒋教授又有了一个新的发现。莘县是山东重要的大棚蔬菜基地,原来大棚覆盖的薄膜只能起到冬天保暖的功能,比较单一。蒋教授通过研究发现,在原有的薄膜里加入纳米材料,根据植物生长不同的机理,让不同的瓜果蔬菜吸收不同的光,瓜果蔬菜的口感度更好,产量更高。该项目已经进入试验阶段,“让五颜六色的大棚薄膜遍布这片鲁西北大地乃至华夏大地”是蒋教授的目标和心愿。
就在笔者采访前,蒋绪川教授还考察了潍坊滨海新区,接待了济钢四新产业园的来访者。对于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蒋教授充满信心,将以自己所学所用,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