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高校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动态培养考核体系的构建探析

作者: 来源:土木建筑学院 白雪飞   发表日期:2020-11-20    

高校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和输出阵地,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担当。目前,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引领下,高校党建工作进入了新常态。新形势下,学生党员的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核作为发展党员的“入口关”,是保证发展党员质量,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源头活水。为此,我们要结合高校工作实际,对标发展党员的新十六字方针“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探索设计科学动态的、量化可操作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核体系,着力培养一支量多质优、作用突出的积极分子队伍,从源头上纯洁学生党员队伍,保持学生党员队伍活力。

一、高校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核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作为发展党员蓄水池的积极分子队伍也随之扩充。以土木建筑学院为例,积极分子的数量占到学生总数的35%以上,分布在研究生、本科生各个年级。目前来看,数量储备比较充足,但是随着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新要求,积极分子队伍的储备还需进一步充实,才能保证为学生党员队伍源源不断地输送质量高、结构优、作用强的优秀学生。队伍的庞大,入党动机的多元、理论知识薄弱、培训内容形式陈旧、考核评价主观单一等都给积极分子队伍的培养教育带来了诸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经研究分析,主要问题呈现在内因和外因两个维度。

(一)青年大学生自身内驱力不足

1.动机出现偏差。受当前世情、国情、社情深刻变化的影响,在价值观多元化的冲击下,青年学生的入党动机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变化。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下高校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大致有以下几种:“又红又专型”,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思想上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入党动机端正;“趋之若鹜型”,看见身边同学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自己才提出申请;“父母期望型”,应家长的期望和要求,被动想入党;“现实主义型”,将入党作为考研考公、求职就业的砝码。

2.政治理论素养欠缺,内核不够硬实。目前,多数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更多的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不够系统化。受获取知识和信息渠道的影响,党的理论知识储备较为碎片化,对党史、国情以及党的方针、路线的深度和广度没有系统地把握和理解。同时,缺乏主动学习和深入思考的积极性,认为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枯燥单一,缺乏对时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现实思考。

(二)教育培养的外动力不够

1.理论培养缺乏持续性和系统性。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素养提升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经过持续性和系统化的培训,才能加深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知识储备,进而才能促使积极分子在思想上坚定理想信念,从而提高政治素养。但是目前我们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多为短期的、阶段性培训,多是通过一期党校培训班,组织理论学习,观看教学视频。党课结业考试合格后,很少再对积极分子进行集中的、系统化教育。没有对入党积极分子形成一个持续跟踪培养的体系。

2.培训内容和形式单一陈旧。形式上主要采取集体上党课的理论灌输式教育,或者是集中观看教育纪录片;内容上多是对党史、党员权利义务等的普及学习。受时间、经费、师资等的局限因素,较少有深层次的理论课题研究和社会实践锻炼的机会。

3.缺乏科学客观的考核评价体系。在常规的考核中,过于重视党课结业成绩,考试内容多为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时政热点等,积极分子一般于考前进行突击记忆,通过死记硬背应对考试。对于第二课堂活动参与情况重视不够,考核内容过于片面。对于思想认识上的真实情况,多以定性的文字描述为主要考察方式,考察主观性较强,缺乏客观可量化的考核评价指标。

二、高校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动态培养考核体系的构建

(一)建立积极分子动态成长档案

依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对照党员标准和入党条件,结合学生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针对目前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工作的经验和总结,探索制定入党积极分子动态成长档案,一人一档,一人一册,全方位记录积极分子的发展轨迹。成长档案由积极分子本人依据个人实际表现情况进行填写,由培养联系人按季度进行审核,每学期末由学生党团服务中心进行审核。成长档案内容涉及积极分子的政治素养、学业能力、业务素质、习惯养成四个方面。根据培养考核的目标和学生工作实际,将培养考核内容具体细化为党课学习、线上打卡、思想汇报、主题党课、智育成绩、体测成绩、评优评先、文化活动、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三查情况、宿舍安全卫生、公益劳动等14个子项目。

(二)科学设置培养考核体系

根据动态成长档案制定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核指标体系。对入党积极分子每学期进行一次考核,考核内容依照动态成长档案内的4个方面,14个指标进行打分。考核形式采取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自评指入党积极分子对照个人动态成长档案,进行自评,并由党团服务中心集中组织学期述职答辩;他评指班团支部评议和班主任、辅导员审议,他评阶段结合学生自评和述职答辩情况,对积极分子德能勤绩进行综合考评打分。每个考评方面占有不同的权重分值。考核总分=自评(政治素养、学业能力、业务素质、习惯养成)*70%+他评(民主评议、述职答辩)*30%。综合自评和他评成绩确定积极分子每学期的最终考核成绩,将考核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考核成绩90分以上者为优秀,70-89为良好,60-69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考评采取一票否决制,如存在违纪违规情况或在工作中出现严重错误,造成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考核等级直接定为不合格。

(三)合理应用培养考核结果

将对积极分子的考评结果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成为预备党员考察过程中的参考权衡值。对考核结果为优秀和良好的,在确定发展对象时优先考虑;对考核结果为合格的对其进行诫勉谈话,指定培养联系人对其进行帮扶,加大培养教育力度;对考核结果不合格的,予以取消积极分子资格。

三、积极分子动态培养考核的意义

(一)内外双轮驱动,形成成长合力

通过培养考核目标的量化和具体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明确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方面努力的方向,能够调动积极分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你追我赶,人人敢亮剑,人人敢担责,人人做榜样的良好氛围。同时针对考核结果,反思培养教育内容和方式,不断创新改进培养模式,增强外动力,内外双轮驱动,形成入党积极分子成长合力。

(二)实施动态管理,储备源头活水

合理运用考核结果,设立积极分子动态管理的“进”与“出”标准,将培养考核标准具体化,进而量化,及时掌握积极分子培养效果,对于不合格的积极分子取消其积极分子资格,进一步把好“入口关”,畅通“出口关”,以保证积极分子队伍的生机和活力,确保党员发展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