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 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作者: 来源:体育学院 马杰   发表日期:2020-10-02    

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发生了变化,社会发展带来的新形势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问题。高校体育教育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它将强身健体、道德培养、个性塑造、意志品质培养融为一体,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优势,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挖掘体育的育人功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一、体育的育人功能

(一)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某项针对289名大学生手机使用状况的调查显示:大学生中24小时开机的占74.8%,日均手机使用4小时以上的人数占调查对象的78.8%。大学生“低头族”人群比例持续上升,这对高等教育质量和学生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体育强胜、国运兴旺,人民健康、国家安康,我国已开启了新时代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的伟大征程。强健身体、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广大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健康成长是高校体育育人功能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合理的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也会产生正向积极影响,具有促进智力发展、释放压力和焦虑、提升抗挫能力和自信心等作用。高校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积极参与各类体育活动,号召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降低大学生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依赖程度。

(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所展现出的积极和支持的态度,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中华体育健儿创造了中华体育精神,他们为国家、民族荣誉而顽强拼搏,这就是一种爱国精神,是全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从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人生能有几回搏”的铿锵誓言到豪取“五连冠”的中国女排创造的“女排精神”、从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的第一枚金牌到中国奥运军团稳居奥运会金牌榜前列、从实现百年奥运梦想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再到我们正在筹办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体育的跨越发展折射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每一次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每一次义勇军进行曲的高奏,都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让每一位普通百姓热血沸腾。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的精神

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在历经艰难困苦后依然昂扬向上,在屡遭劫难后依然还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它已经流淌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脉中,根植在每个人的信念中。体育精神中蕴含着丰富的超越自我、拼搏进取等精神财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素材。

时光荏苒,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女排精神”历久弥香。网上流行一句话,“哪里有洪荒之力,只不过在咬牙坚持”。从改革开放初中国女排以“五连冠”振奋国人心绪,到上世纪90年代的青黄不接、成绩滑坡,再到2013年郎平临危受命带领中国女排姑娘们缔造了传奇,中国女排坚定“为国争光”的信念,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她们对发球、拦网等技术动作几乎每天都要练习成百上千次,对训练比赛造成的肩、腰等伤痛从不叫苦叫累。凭着坚韧的毅力,她们练就了过硬的技术本领。2019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以11连胜的全胜战绩夺得世界杯冠军,女排姑娘们成就了史无前例的世界杯“五冠王”。女排精神不仅是一种体育精神,更是人类勇于面对挫折与挑战的一种态度。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90后以及00后的大学生中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非常强,缺乏良好的集体观念。开展集体性体育活动,可以更好地感受团队精神的魅力,对大学生集体观念及团队精神的养成具有促进意义。

第十三届全运会马拉松比赛有这样一幕:四川选手王刚红在距离终点700米时体能耗尽,四次摔倒在地,三次顽强站起,最后在全场观众的加油声中,爬着触到终点。王刚红说:“在比赛最后,我没有想太多,只想不放弃。这是团体项目,不是我一人的比赛,我必须坚持到底。”在集体项目中,每一个角色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均有所不同,要想赢得比赛,需要的是每一个成员的出色表现,体育追求战术的配合和集体的协作,哪怕是个人项目,也离不开队友的陪练。在全运会和其他各大赛场,无数中华体育健儿所展现出来的团结合作、顽强拼搏的精神为建设体育强国聚集了强大的力量。

(五)有利于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

遵守规则是现代公民的一种基本素质。当代大学生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沐浴了社会进步给予的更多自由空间和自由选择的雨露,也接触了西方的自由价值观,对自由有着更强烈的向往和追求。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能够切身感受到规则的重要性,在遵守规则基础上的自由发挥,能够引导学生树立对纪律与自由辩证关系的正确认知。

伦敦奥组委负责人说,首先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在规则的约束下去赢,接下来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所有体育项目尤其是竞赛类体育项目都是在特定规则下展开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否则体育项目很难进行下去。学生对体育规则的遵守可以使自身在实践中逐步增强纪律意识。裁判员对恶劣体育行为的判罚,对学生也是一种纪律教育,学生可以从裁判员的判罚中感受到公平的真谛。

二、高校发挥体育育人功能的途径

(一)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

校园体育文化能够激发校园体育活力,调动师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要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1.加强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这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水平的直观体现,也是高校体育活动正常开展的基本保证。高校应提升对体育育人的重视程度,加强体育场地、体育设施、师资配备等,满足师生体育活动需求,提升体育育人水平。

2.加强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随着高校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体育元素应该更多地融入到校园文化中,突出正面激励的体育精神,使学生在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中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高校可以通过视频文化宣传、讲座、新媒体等途径展现运动员在国际舞台为国争光、爱国爱人民、顽强拼搏的形象,以及学校涌现出来的体育之星等典型人物与事迹,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更好地为国家建设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为学生搭建体育活动平台,将体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1.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大学生处于生理与心理同步发育的年龄阶段,会表现出强大的好胜心与表现欲,乐于表达自己,追求胜利。无论体育活动最终结果如何,学生的心理都会得到有效锤炼。学校应举办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多给学生运动锻炼的机会,切实做好学生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正确引导,让学生在点滴进步中感受到生命的真谛。

济南大学从2017年开始开展体育文化艺术节,坚持“面向全体、面向人人”的指导思想,活动时间贯穿全年,活动内容分为“体育竞技类”“体育文化类”“体育趣味普及类”三大板块20余项活动,覆盖全校师生2万余人次,将体育与文化编织在一起,以参与者为点,系列活动延成线,整个艺术节为面,参与者以相关赛事活动为载体将点线面结合构成了一张多文化元素的大网,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体育文化艺术的盛宴,体验到了“更高、高快、更强”和“重在参与”的体育精神。

2.注重发挥体育类社团作用。社团是学生课余休闲活动的重要媒介,体育类社团是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形式。济南大学现有体育类社团24个,基本覆盖了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各社团通过“社团体验日” “社团活动展示”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了解、参与体育项目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思政教育应注重发挥体育类社团的载体作用,将思政元素融入体育社团的活动中,用学生易于接受的寓教于乐的方式,把娱乐性、针对性、教育性、知识性融为一体。

立德树人,树人重在立德。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不仅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方针的根本要求,也是践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需求。高校应重视发挥体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注重体育精神的教育和传播,积极探索实施路径和方法,切实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