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入大学时便对刘琳老师的印象十分深刻,其一因为她是班主任,在课上课下不免多关注;其二或许是她本人的人格魅力:矜持而大方,随性而认真。课上的刘琳老师总是温柔对人,却总能让人在温柔中体会到严格的味道。除去中国学生对班主任的天然恐惧之外,更多的还是被她的教学风格所打动。适逢刘琳老师荣获学校第八届“青年教学能手”,借此机会终于可以深入了解刘老师了。
刘琳老师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后考入本校研究生,2004年起任教于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主要教授语音教程及高级英语。2016年获本科教学贡献奖,指导学生参加山东省科技英语比赛获二等奖、2008年希望之星英语演讲比赛获山东省赛区一等奖及三等奖,获“外教社”英语讲课比赛(专业组)二等奖。
谈及此次获奖,刘琳老师坦言这是从教后第一次参加比赛,问及原因时,她笑着表示年轻时心态不成熟,认为参赛如果不是为了拿奖就没有意义,且如果没有得奖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件丢人的事,对于自己的专业和脸面都过不去;并且年轻时向往自由,结婚生子已经是一道无形枷锁,不希望再给自己施加更多的压力。刘琳老师还坦言自己年轻时对于参赛这类事缺乏自信,这令笔者实在是难以置信,因为不管是从他人口中听闻还是自己所感,都觉得这是一位从容不迫果敢大方的新时代女性。听闻此处,倒让眼前这位老师的形象在自己的脑海中更加饱满。
刘老师说,虽然是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参加这类比赛,不过读大学时多次参加的演讲比赛给自己积累了诸多的经验,保证了在赛场上的正常发挥。除了学校的青年教学能手比赛外,刘琳老师同时还报名参加了外教社的英语讲课比赛,虽然两个比赛间隔一月有余,但还是需要同时准备,这对于刘琳老师来说压力还是很大的,刘琳老师笑着说:“我当初考研都没有这么紧张,因为考研毕竟是自己的事,但这两个比赛不仅代表了外国语学院,还代表了整个济南大学,可不能给学院和学校抹黑。”
报名与参赛的时间相隔不过两个月,外教社的比赛环节繁琐,而学校青年教学能手比赛需要提前备好十个课件,时间之紧,足以见得困难重重。因此在递上报名表那一刻起,刘琳老师便马不停蹄地着手准备。刘老师戏称准备的那段时间里,备课仿佛已经融入了自己的生物钟,每天除了日常工作生活的必须步骤外,每分每秒都在备课,甚至在赛前的十分钟自己仍旧在脑海不断回放。刘老师说:“这是一件不易做完美的事,你只能精益求精,做到尽善尽美”。除了身心的疲劳外,刘老师觉得对家人有所亏欠,为了全身心准备比赛,陪伴家人的时间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当然,最后的结果算是比较好的,获“青年教学能手”后,在随后的外教社的比赛中,刘老师又荣获“外教社”英语讲课比赛(专业组)二等奖。
为了克服备课过程中灵感缺失的困难,刘琳老师不断去征求、询问每个老师的意见,博采众长,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个奖应该是集体的,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可能都坚持不下来”。刘老师说,“努力总会有回报的;遇事要乐观,有毅力,要能抓住机会,对自己有信心的同时,要相信集体的力量,要在不完美中做到最完美”。
谈及学习习惯问题,刘琳老师在学习中却是与在比赛中的她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刘老师坦言自己毕业后的学习时间非常少,因此她特别强调应在学生的时期努力学习,可以适当地参与活动,但是不要被他务所负累,免得将来后悔当初。刘老师说,她虽然有看报纸和书籍的习惯,但是却没有固定的书刊,翻到什么读什么。刘老师还表示自己不爱看小说,也没有座右铭,认为学习是一件自然的事情,不用刻意去遵循所谓的条条框框。实在是“飞沉皆适性,酣咏自怡情”的现实代言人。
刘老师说,自己从小英语就很优异,对英语学习有莫大的兴趣。执教于学校并不是自己的第一选择,但是既然从事了这个职业,便不能给学院抹黑,对于自己岗位的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讲起英文学习,刘老师感慨道,岁月如梭,一晃就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当年考研冲刺时的那个小女生已经成为回忆、取而代之是一个奋战于三尺讲台的教师。她告诫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不要因为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而耽误了学习,同学们一定要在有时间学习的年纪里努力学习,未来才不会后悔。
话锋一转,谈及课堂,任教14年的刘老师总有万言道不尽之感。英语作为一门全世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地位举足轻重,想要掌握好英语必须要从听说读写四方面入手。刘琳老师忠告英语学习者务必要学习好语音,语音是英语专业学生的门面,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对于听说读这几方面也有着非常的重要的影响,语音学不好会影响英语学习者自我概念的培养,会影响自己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模仿他人的语音是学好语音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此外,她还建议同学们多背诵,虽然背诵并不是必要的一环,但却是令人受益良多的一环。刘老师在课堂上十分注重学生的基础发音,对于学生的语调发音严格把关。刘老师打趣地说,很多学生都反馈说她的课有点累人,大脑运转要十分得快。刘老师的课堂一贯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多次提问学生的方式与学生展开互动,同时也便于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刘老师说,如果以老师为中心而不与学生互动便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紧张的课堂互动反而让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学习与记忆的效率会更高。
学生众多,专业水平各有差异,对于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课堂直接提问必然会引起心理的压力,于是刘老师改变了教学策略,采取先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的方式来缓解学生的压力、提高学生的信心。小组讨论学习的方法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学生最需要的是敢于将英语说出口的信心,对于同学们的回答,刘老师几乎从来不批评,都是采取鼓励的方式,刘老师说,只有鼓励才能再接再厉。
除此之外,刘老师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刘老师认为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是能否取得优秀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刘老师说,眼观千百学生,那些优秀的学生对待学习都保持一种兢兢业业、毫不含糊的态度,对于每一次课堂作业,都非常认真地完成,因为他们懂得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而不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去学习。而那些对学习马马虎虎、走马观花的学生,自然不会取得好成绩。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刘老师便是其中的一位。在众多学生中,令刘老师印象特别深刻的是08届的一位男同学。刘老师说,这位学生的专业成绩特别优异,在各方面都保持领先,但是家境贫寒,在大三准备考研之时母亲脑溢血昏迷,父亲不得不放下手里的工作照顾母亲。本就贫寒的家庭又失去了经济来源,无疑是雪上加霜。在精神与经济的双重压迫下,该学生决定毕业后就去赚钱补贴家用。刘老师不忍心看着如此优秀的一位学生就此在学业生涯上止步,她认为,这不仅是学院人才的损失,更是社会优秀资源的损失。在2008年,大学教师的工资没有多高,刘老师却决定拿出钱包里仅有的三百钱去帮助这位学生。后来,刘老师又借给他五千元钱,希望他能继续考研。可惜到了最后,这位学生在无奈下还是毕业后便直接参加了工作,刘老师深感惋惜。几年后,那位学生突然联系刘老师,连本带息将当初的钱还给了刘老师。直到现在,刘老师与那位学生一直保持着联系。刘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之心和爱才惜才的善举令人感动,她在默默执教14年的岁月里,做出了老师应有的最美姿态。
经过繁忙的比赛后,刘老师的生活节奏又回归了日常。刘老师表示参加比赛后对自己更加有了信心,在未来的道路上也会更加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刘老师说,天道酬勤,努力并不是为了超越别人,而是成就更好的自己。采访结束后,刘老师又忙着去接上学的儿子回家。那个下午阳光明媚,刘老师纤细的背景渐渐消失在视野里。转角之际,刘老师回首微笑着跟笔者挥手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