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春伊始,正值寒假,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举国上下的心。高校因学生数量大、流动范围广等原因,被迫推迟开学日期。在此背景下,教育部提出了“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的教育相关指导意见,对推迟开学导致的课堂教学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同时也为特殊时期背景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迫切要求。
在科技和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自疫情得到广泛重视以来,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快速发布信息,回应民众关切,稳定民众情绪;各大门户网站、APP第一时间推出抗击肺炎专栏,宣传官方主流声音;同时,多种来源、难保真实性的疫情相关信息主要以链接、文章和视频的形式,通过微信、QQ等即时通讯工具和微博、快手、抖音等新兴媒体平台,爆炸式快速传播,呈现在大学生的面前。值此特殊时期,准确把握学生关切,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甄别和接收相关舆论信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了摆在高校和辅导员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当前时期大学生关切舆论信息的取样调查数据,探究特殊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以期对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助益。
一、新冠肺炎疫情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2020年1月20日晚间,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关防控情况,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接受了白岩松采访,回应了民众的关切。在采访中,钟南山院士向民众传递了新型冠状病毒可“人传人”、潜伏期较长等重要信息,也提出了出门须佩戴口罩、避免人员聚集等防控指导意见。广大民众开始意识到疫情的传播速度和严重性远超之前的认知,加之春运期间人员流动量大,全国各级快速响应,提高防控意识,强化防控力度,在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应对此次疫情,力争将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损失降到最低。
此时,大学生恰逢寒假,刚刚从学校返回家中,路途中存在一定的感染可能性。确诊人数的快速增长,也牵动着大学生和辅导员紧绷的神经。因此,大学生普遍对此次疫情的发展高度关注,主动接收来自各方面的相关舆论信息。这一客观现实对高校及时有效开展远程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迫切要求,以保障学生思想整体稳定,形成有力稳定民众心态的重要合力。
二、疫情舆论相关信息类型
综合近期疫情舆论相关信息,可以从不同维度划分为不同类型。
(一)根据信息获取渠道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下述类型:
1.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
2.各大门户网站、APP推出的抗击肺炎专栏。
3.微信、QQ等即时通讯工具中广泛传播的链接或文章。
4.微博、快手、抖音等新兴媒体平台中广泛传播的文章或视频。
(二)根据信息涉及内容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类型:
1.疫情实时动态。主要包括疫情数据、疫情地图、党和国家采取的防治措施等内容。
2.资金、医疗、物资保障。主要包括各级各地各部门开展防控工作实效、防控工作整体评价和区域评价、传染病医院建设和使用情况、医疗和生活物资调配、各省对口湖北和武汉的对口支援、社会捐赠落实等内容。
3.病毒真实来源及发生发展过程。主要包括病毒起源、病毒输入输出、信息发布时效等内容。
4.权威专家研究结论。主要包括钟南山院士等权威专家对病毒的研究进展、个人有效防护措施、有效药物研发进展、疫情拐点和复工复产复学时间等内容。
5.疫区实际。主要包括一线医护等人员感人事迹、疫区民众生活实际、疫区病毒防控工作措施等内容。
6.疫情深层及长远影响。主要包括疫情对国家经济的影响、对人民生活方式的影响、不同政治体制抵御风险能力评价等内容。
7.网络上课。主要包括网络上课平台渠道、学校保障措施、居家上课自我约束与管理等内容。
8.国内外舆论。主要包括国内外媒体舆论、外国及世界有关组织机构领导人对我国防控工作措施和效果的评价等内容。
三、学生获取信息渠道及关切问题
本文针对疫情舆论信息类型及学生关切,开展线上问卷调查活动。共选取大一年级383个学生样本,回收有效调查问卷383份,样本数量适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在特殊时期信息获取、自身关切及思考问题方面的一些显著特征:
(一)信息获取渠道多样,但各信息渠道使用率存在差异。
(二)相对即时通讯工具和新兴媒体平台,更信任主流媒体。
(三)存在高信任度低使用率和低信任度高使用率的倒挂现象。
(四)普遍对网络上课、疫情实时动态等与自身关系密切的舆论信息高度关切。
(五)对病毒、疫情存在好奇心理,相信权威,同时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六)思考问题缺乏深度和广度,不关心长远影响,不关心舆论导向和外部评价。
四、特殊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
基于大学生的上述特征,高校和辅导员要注重把握特殊时期大学生思想变化,创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更好为学生服务,从而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培养优质人才打下坚实基础。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一)顺应时代变化和特殊事件,创新特殊时期以主流舆论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极快,各种新兴媒体平台、即时通讯工具快速兴起。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接收信息最快、最丰富的一个群体,往往更易走在时代潮流的前端。高校和辅导员须顺应变化,特别是在类似疫情当前的现在,可以着重从学生容易忽视的问题入手,寻找特殊、独特的视角,提出新观点和新思路,牢牢把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地。
(二)尊重学生多样化选择,在信息渠道拓展客观背景下,做好主流媒体信息向非主流媒体平台的推送和传递。客观即存在,存在即合理。大学生选择即时通讯工具和新兴媒体平台,原因不外乎这些非主流媒体的几个特征:一是信息获取快捷性;二是媒体平台趣味性;三是学生自身的使用惯性。高校和辅导员一方面加强学生对主流媒体优势的认知,另一方面还可以积极将思想政治教育有益信息向非主流媒体进行推送,利用这些平台信息获取的快捷性和学生的使用惯性,开展快速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教育学生做正确判断和选择,提高可信媒体使用频率。无论学生愿意选择使用何种平台,都不能离开信息真实性这一基础。要教育学生学会甄别部分媒体上未得到认证的信息,首先做到不信谣和不传谣,其次还要避免受错误言论影响,影响自身的心理健康。高校和辅导员要加强学生的是非观教育,引导学生更多选择使用可信媒体,从而接收到对思想政治教育起正作用的有益信息。
(四)指导学生正确对待特殊事件的客观性和整体性,主动突破自身认知局限。指导学生在特殊事件背景下,正确对待自身关切,自觉理性开展相关学习和工作。高校和辅导员可以针对特定学生群体,基于特殊事件本身及其影响,积极开展调研工作,并利用网络主题班会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五)帮助学生深度挖掘社会责任感,培养历史使命感,从特殊事件向日常事务延伸。在这次疫情中,不少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社区疫情防控等工作,特别是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起到了良好的榜样作用,在其他学生中也引发了良好反响。高校辅导员要组织开展积极有益的课外活动,丰富第二课堂,在强化学生行动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和深化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帮助其善于将特殊时期的爱国热情演绎为日常学习和工作中的持久动力,形成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
(六)引导学生基于信息的真实性,丰富外部视角,强化辩证思维和历史思维,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此特殊时期,高校和辅导员仍然要继续坚持和发挥思政课堂主阵地的作用,特别是要结合当前国家、社会和国际热点问题,讲好《形势与政策》课。该门课程在现行的诸多高校中,由辅导员进行授课。与其他思政课相比,《形势与政策》课虽无固定教材,知识体系实时更新,但这恰恰是其优势所在,高校和授课辅导员要强化学习,与时俱进,并结合学生实际,善于从热点问题中归纳和总结思想政治教育要点,有效引发学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