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重大疫情应对中大学生素质教育内容、方法及途径的探讨——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为例

作者: 来源:音乐学院 于 洋 宋莉璐   发表日期:2020-05-22    

2019年末及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一词快速涌入大众的视野。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在此次疫情面前,大学生表现出的政治先进性、行动自觉性及创新创造性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相较于17年前的“非典”疫情,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新时代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法治观、道德观的提升,大学生教育也呈现出一个更加理性和全面的势头。我们希望通过抗击疫情中大学生出现的各种现象、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等,探寻新时期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的方式方法。

一、关于教育内容的启示

突如其来的疫情以及党和政府的应对措施、全体国民包括我们在校大学生在疫情面前的表现,给我们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一)民族精神与科学思维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争中,全国人民表现出来的“万众一心,众志成诚,团结奋进,迎难而上”的精神便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便是打赢战“疫”全面胜利的硬核力量。白衣天使的奋不顾身,共产党员的身先士卒,党团干部的顽强拼搏,以及全中国人民在“病毒”袭来之后所迸发出来的空前的民族凝聚力,都为民族精神作出了鲜活的诠释。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民族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完美结合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法宝。新时代赋予科学精神新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学生要养成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创新思维、战略思维的习惯,青年时期是培养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善于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善于把握社会生活的现象和本质、联系与发展、对立与统一。

(二)社会公德和健康意识教育

在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我国实现和谐社会要画出的最大同心圆。随着“新型冠状病毒”从侵入到全面爆发,不少人已经自觉地开始改正那些思想旧习,特别是思想意识先进的大学生,最先觉醒。随着疫情感染人数不断的攀升,相关确诊人员信息的进一步披露,不履行责任、隐瞒信息、不遵守规则、损害自己及他人健康行为的暴露,社会公德教育,特别是和个人健康、群体健康、人类健康联系在一起时,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对大学生教育应该紧抓时机,开展深层次、多角度的宣传教育,科学引导教育学生,点滴行动感染学生,增强身心健康,调动大学生居家健身和创新健康生活方式的积极性。大学生作为社会高素质群体,在这场去腐革新的运动中,不能仅仅作为一个适应者,而更应是一个新社会公德和新健康意识的倡导者和先行者。从抗击的战斗中认识到在这个开放的、交流活动频繁的现代社会中,健康已不再仅仅是个人的私事,而是关乎他人、关乎整个社会的大事。大学生教育应很好把握住这个时机,大力强化社会责任感教育,为他们补上社会公德意识和公共健康意识教育这一课,引导他们逐步走出个人、自我的封闭圈子,学会珍惜自己的同时,主动关爱他人;学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进而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栋梁之材,这便是当代大学生教育最现实的课题之一。

二、教育方式、方法及途径的启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这一突发性、偶然性的事件,对大学生教育的影响和考验是全方位的。下面我们就教育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展开讨论,来认识在抗击疫情中的思考。

(一)理想信念在实践创新中检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新年致辞中提到“硬核力量”,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是青年学生思想行动的“硬核力量”。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过程中,广大青年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到抗击疫情的前线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实践专业本领,检验理想信念。无数医护人员将个人利益舍弃,置个人安危于不顾,连夜奋战在抗灾一线,请战书上鲜红的手印、守护病人跟生命赛跑的脚步、防护服下不为人知的“软肋”,都让党旗伫立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青年大学生发挥自身所长,在街道乡村,宣传科普防护知识;海外游子辗转多地采购防疫物资,捐助受灾严重地区;“90”后夫妻疫情期间“不打烊”,坚持为医护人员送上新鲜营养的饭菜。青年在此次大疫前,认识国情、了解社会、接受教育、增长才干。实践是创新的源头活水,而创新创造是推动青年学生成就事业的“新引擎”。在此次疫情来临之时,广大青年身体力行,发挥专业特长,利用融媒体平台,“线上”服务在各行各业开花。“停课不停学”“毕业生手续”“心理咨询”“就诊服务”统统实现不见面线上办理;同时,广大青年占据各大主要媒体平台,通过制作微视频、通俗易懂的标语、明白卡等形式传播正能量。

(二)责任担当在解决实践问题中锻造

早在1934年,毛泽东同志就指出:“要得到群众的拥护么?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么?那么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斗中,我们党和国家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就是这么做的,高校的各级党政领导、教师、辅导员、班主任是这么做的,他们逐一落实每名同学的身体情况,包括离校以来的所有行踪、以及他们的家庭成员相关信息等情况,时刻关注每一名同学的身心健康。他们想同学们所想、忧同学们所忧、盼同学们所盼,尽心尽力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防疫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从饮食问题、出行问题、心理问题,到就业问题、就诊问题、学习问题,都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多渠道、多层级、多角度了解每名同学的动向和需求,坚决防止疫情向校园蔓延。正是及时构建了从“学生—宿舍长—班主任—院(系)—校党政领导”这样一整套自下而上的完整的工作体系,而且加强督导责任到人,责任到事,真正做到小事情大管理,无缝隙管理,使得抗战疫情期间下情上知,上令下达,各项工作推进顺利,也正是牢牢抓住了学生教育管理这支队伍,充分发挥从院系党团干部到班主任到骨干学生的引领作用,通过这种细致入微,一点一滴的“无声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得疫情期间的思想教育具有了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三)自我教育在集体组织教育中激发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是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而能够称之为真真正正的教育就是自己对自己的教育。”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全体党员就把学习党史国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联系起来,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身处知识和信息爆炸时代的大学生,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若想成为“有理想”“有本领” “敢担当”的“时代新人”,唯物辩证思维和自我学习能力显得尤其必要。随着防控疫情的不断进展,大学生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不断修正思想和行为,不断督促和监督,空中课堂,线上科研,电子图书馆等多种形式的信息技术被迅速投入,学生们在自媒体平台积极倡导和呼吁理性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传播正能量,为学校和社会的正常运转献言献策。自我教育更多强调的是受教育者的主观性和内生性。教育与自我教育,是大学生德育过程中紧密相联、彼此促进的两个方面。教育部在《致全国大学生的一封信》中说道:“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呼吁青年大学生利用好这段时间在文学经典中陶冶情操、增加才情;在哲学经典中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在网络资源平台上自主专业学习。

乌云遮不住升起的太阳,疫情挡不住春天的来临。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教育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机制,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和全面发展,我们必将把握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动权。让我们坚定必胜信念,万众一心,夺取抗击疫情斗争的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