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一个年轻人都很喜欢过的节日。人们期待着彼此的那一句“圣诞节快乐”,期待着平安夜那祈福的苹果。但是前些日子有一些人因为国外的情人节,圣诞节以及万圣节等等节日深深扎根在年轻人的心中,而使他们忘记自己的重阳节,清明节以及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为理由来抵制国外的节日,目的是传承我们的传统节日。我们在信息化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真的有必要去抵制国外的节日吗?就算我们抵制了,它又会起多大的作用呢?我们大学生对待国外的节日,又该是一个怎样的态度呢?
清朝的闭关锁国耽误了中国几十年的发展,它的目的谁能说不好呢?为了让自己国家的人民能够幸福安康,能够远离战火的喧嚣,能够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但是它的结果是近现代中国被世界列强瓜分,土地被掠夺,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国外的经济文化进入我国,强迫我们去接受它并容纳它。是啊,初衷是好的,但是方法出现了问题,结果同样会出现偏差。
所以我们面对年轻人渐渐忘记自己传统文化的问题的时候,并不应该抵制国外的文化进入中国,而是积极宣传我们的传统文化,让我们的文化与国外的相结合,并能够走向世界。我们大学生要积极对我们的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让其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更多人面前,让其被更多人喜爱。
我们每个人像草,而传统文化如根,它有助于我们扎根大地之时汲取水分以及营养;我们每个人像雄鹰,而传统文化如翅膀,它有助于我们在搏击长空之时蓄力爆发;我们每个人像航海者,而传统文化如灯塔,它有助于我们在航行大海之时指明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没有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是的,我们要坚定不移的把传统文化继承并发扬下去,而且我们在发扬我们传统文化时,不能抵制国外优秀的文化融入,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才会更为丰富。
那我们要怎样来继承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呢?《见字如面》的播出,人们重新认识到了书信的魅力;《经典咏流传》的播出,以歌曲的形式重新定义古典诗词,让人们耳目一新;《朗读者》的播出,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更多书籍,更激发了我们去阅读名著的兴趣和渴望。媒体们纷纷为我们做出标榜,我们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就是要让其进入每一位寻常百姓的家里,让其津津乐道并感同身受。我们也要在生活中多参与一些宣传传统文化的活动,积极将继承传统文化变得更接地气一点,使我们从心理上觉得我们能为传承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力量,并在实际生活中做到它。
圣诞节可以过,但我们不能过度倾向于国外的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并注入于我们自己的文化中,让我们的文化焕发绚烂的光彩。我们作为大学生更应如此,我们要努力地让传统文化从我们这一辈传下去,并源远流长。开开心心地过完节日,准备期末考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