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教十余年,她兢兢业业,将教学作为自己人生追求的目标,对教育这一片热土满怀热情,对待工作认真细致,教学工作成绩斐然。她就是我校第八届“青年教学能手”获得者数学科学学院的何燕玲老师。
2006年,何老师从湖南大学毕业来到济南大学从事教学工作。参加工作以来,何老师一直坚守在大学数学教学的第一线。何老师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工作中坚持谨慎负责的态度,把枯燥的数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深得历届同学的认可,连续多年获得济南大学“本科教学贡献奖”。何老师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多年参与培训指导学生参加“高教社杯”“电工杯”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两项、全国二等奖五项,省级奖励几十项。
谈到“青年教学能手”的获奖,何老师说,学院里、学校里比自己能力高、教学好、工作认真努力的老师比比皆是,自己只不过是比较幸运罢了。何老师举例说,自从参与数学建模培训工作以来,建模培训指导工作都是周末、暑期进行,整个建模团队几乎没有完整的假期,但是所有老师都毫无怨言,一干就是十几年,都在为提高济南大学学生的科创能力默默奉献着。所以,谈到奖项,她认为,名义上是个人获了奖,其实荣誉是大家的。
作为一名老师,何老师说,她始终坚守着六个字:热爱、创新和责任。首先,她说,所谓干一行爱一行,她热爱这份工作。任何时候她都认真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讲解每一个知识点,确保不出现遗漏现象。她更加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学会弄懂每一个知识要点,只有把基础知识学扎实,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大的进步;其次,何老师希望在教学方面有一定的突破,有所创新。何老师打破之前一贯的教学作风,在教学上注入了新的元素,她以一种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知识点简单化,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获得了更多的乐趣。何老师说,虽然数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但是她认为教师应该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思维,争取老课新授,将原本枯燥的数字运算与当今的热点应用场景结合起来,并经常在课堂上拓宽课程范围,丰富学生的视野,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让数学这个学科有吸引力,让学生热爱数学,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再者,何老师说,每个人对待自己的工作一定要有责任心,而教师更是应当如此。或许,一个老师的工作态度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如果老师教的不好,学生的反馈就会变差,会导致教师上课没有成就感,出现懈怠现象。大学里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不同,但是上课质量不能因为学生的不同而有所下降。何老师根据不同的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不同,折中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而且,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何老师还会给予更多的帮助。
何老师为人师表,她从自身的行为规范做起,处处严以律己,当好学生的表率。她对教育的执着和对工作的热情感染了很多人,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的真谛,正是她的努力,才会有现在的成绩。她虚心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技巧,使得课堂教学更有活力更有成效。
从教十余年,何老师经历风风雨雨,教授了数千名学子。何老师说,从公共课老师,到班主任及学业导师,在不同的职位上,尽管面对的受众不同,即使在有些专业的学生对这一科目的要求度不高时,何老师仍然始终坚持备好每一堂课。在采访中,何老师说:“有一次上课前,我用了很长时间准备,甚至在课前就精确地计算了每一个知识点需要的时间。那次在下课铃响起来的时候,精准不差,我正好讲完了要讲的内容。当时,也应该是因为课堂内容丰富精彩,学生们也听得非常认真,所以下课铃响起,我讲授的内容结束的时候,整个教室都响起了掌声。我特别满意,很有成就感。此后的备课、讲课都按照这个步骤来准备,效果很好。”
采访中,笔者发现,何老师之所以能在“青年教学能手”崭露头角,不仅仅是因为强大的知识储备和认真的教学态度,她还在自己的教学方法上增添了崭新的一笔,她擅长从学生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立场上思考问题,充分地理解学生,从知识和心理两方面着手教好每一堂课,这或许也是何老师在一众老师中脱颖而出的更深层的原因。
作为教师,何老师说,应该时刻关注学生,对不同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引导方法。何老师提到自己在当班主任时遇到过心理焦虑或性格敏感的学生,她说:“一定要与他们耐心交流,不厌其烦地沟通,否则问题一旦积累下来就会造成不好的结果。作为一个老师,目光不要只聚焦在如何教授知识上,学生的思想、心理也应该关注。”
谈到对学生思想上的关注,何老师深有感触。何老师说,她本人不论是学生时代还是工作时期都是一个比较自律的人,在最初授课时曾以自己的标准看待学生,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她说,年轻时自己与大学生的年龄差较小,以朋友的形式相处,课堂气氛活跃,但总觉得深度不够。教龄见长以后,发现尽管大学生都基本成年,但是孩子还是孩子,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像自己一样有较高的自律能力。于是想到了在授课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虽然随着教龄的增长与学生的年龄差拉大,但这种“思想教育”和“教学”相联系的方式很受学生认可,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课堂的效率。何老师认为,只要成为师生,就是不浅的缘分。或许每个老师的授课能力都不差,能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是思想上的收获与心灵上的成长,所以,何老师说,在有闲暇的时候,她就会关注到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与他们沟通,疏解思想上的困惑。
当然,笔者作为在读大学生,也明白现在大学生所困惑的问题,因此,我们特别向何老师询问了关于大学生如何学习的问题,何老师对此表示深有感触,自己毕竟也是从大学校园成长起来的,何老师说:“大学生活中,小环境尤其是宿舍环境的影响是很大的,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个人的提高也会加快,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也不要产生与别人格格不入的心态。如果所处环境不够理想,那就让自己成为带动小集体向上的人,若是没有这个能力,也要独善其身而不能随波逐流。要始终记得,相互促进大于单打独斗。”何老师还提到,自己的大学生活也是如此,不能一味地跟风,绝不能纯粹地跟随别人的步伐。必须要制定一套属于自己的计划。不管任何人,都应该有在什么时间段就要完成什么事情的自觉性。何老师提到有一句很出名的话:“唯有爱情与读书不可辜负。”对于这句话,老师有自己新的见解:“爱情不能强求,但是读书一定不能辜负。已行至此,万望勿辜负。计日以俟,不管是否有心插柳,或许也能成荫。”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而教师这一职业又恰恰常年盘桓在重复的教程中,或许很多人会觉得老师的工作枯燥无味,何老师是一个有强烈的职业认同感的老师,她说:“我认为老师这一职业是最年轻的职业,作为老师,我们永远接受这最青春的生命的滋润,同时,也就承担起了对新一代的引导以及帮扶的重任。”
何老师还说:“老师这一职业,面向大众,因此接触的不同生活环境下的人和受到的评价也远远高出其他职业,众所周知,逃出别人的评价怪圈是一件很难的事。太过在意别人的评价往往会使生活变得不如意,而我作为老师,能否摒弃那些毫无意义的言论便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她始终坚守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态度,不过多地在意别人的看法,工作中必须做到严谨,而在生活中,追求舒适干净整洁,虽不八面玲珑,但始终追求真理。何老师说,老师这一职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社会尊重的,只要能一直坚守这个职业的初心,从一而终,方有所得。
在描述老师的语言中,最精辟的或许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一个很高的赞誉,或许每个老师都有很强的教授知识能力,但是只有能触及到学生心灵的教师,或许才配得上“灵魂”和“工程师”这样的殊荣。笔者认为,何老师是担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