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济大的花季已过,树木纷纷披上金黄的外衣。笔者踏着落叶堆积走向特教大楼,一路上雁过留声,丹桂飘香,而在那层林尽染、叠翠流金的地方,杨鹏老师已然等候多时。
杨鹏老师毕业于苏州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获硕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博士在读,专业方向为心理测评、组织行为学。杨鹏老师先后获济南大学第六届“青年教学能手”、山东省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济南大学第八届“优秀教学奖”等多项荣誉。
在问到得知获奖后有什么感想时,杨鹏老师直言:“就是高兴,因为这个奖项在教学方面的荣誉中是等级比较高的,一届仅有10个名额。但在高兴之余也不是特别的惊讶。”面对笔者好奇的眼光,杨鹏老师说学校优秀教学奖的评选是由平时教学、现场比赛和教研教改三个部分组成,要经过各学院申报,校外专家观摩评审,校长办公室审定三个程序。杨老师说自己在准备阶段时的确有些不自信,因为对于教研教改成果的判定没有多大把握。直到比赛的前一天有老师告知自己的教研得分排名比较靠前,于是安下心来,冷静沉着地应对第二天的比赛。
杨老师又补充说:“要相信‘天道酬勤,地道酬德,人道酬诚’,才能心想事成,事事顺遂。比赛的心态固然重要,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平时的认真教学。因为没有任何奖项是一蹴而就凭空可以获得的。平时认真授课,以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准备好每一堂课,课堂即赛场,这样才能以优秀的教学仪态以及充分的案例陈述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也就是所谓的厚积薄发。”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如此一个重量级的奖项被杨鹏老师轻描淡写地说出,也许对于杨鹏老师而言,最欣慰的并不是获得了这个奖项,而是自己的日常教学得到了肯定。
杨老师的课生动有趣,很受同学们的欢迎。这是杨老师“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结果。对于如何在上课时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老师笑称:“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在上课的内容中适当地增加案例。”杨老师说他每次在讲比较晦涩的知识时,都会为学生们举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案例。“比如在给教管专业的学生讲组织行为学时,可以举微软、谷歌、苹果等公司的例子,或者是滴滴与优步的竞争等此类比较吸引眼球的话题。”杨老师接着说,“同学们比较喜欢我的课,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我备课比较充分,自己阅读面比较广,知识储备多元化,讲课时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同学们自然不会觉得课堂枯燥无趣。”杨老师认为,教师们要做的不只是准备好书本上的知识,还要能够将所要讲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知识,同时也能提高他们对于这个学科的兴趣。在兴趣教学的方面上,杨老师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他本人也是这样去做的,效果自然也是有目共睹的。
杨老师说,比起自己在教学上取得的成绩,他对学生的发展更感兴趣。杨鹏老师说:“学生终归是以学习为主,首先应考虑的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在谈到对于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有什么建议,杨鹏老师一改轻松的表情,表示这个问题需要着重思考。沉思片刻,杨鹏老师认为目前学院的专业课程开的比较全面,想深入学习,无疑需要多花些时间。随后又向我们解释说,有的课程与生活较近,学习起来较容易;有的专业离现实较远,更加抽象,需要花费精力来学习。对于后者,需要课下认真完成练习与作业,与之相对的知识点不一定都要牢记,但是一定要理解。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勤与导师交流,多多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培养一些科研的思维。这对以后的发展很有帮助,比如考研的复试阶段还是比较看重科研项目的参与经历。杨鹏老师解释道,此外,参与SRT(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加强培养自己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本科阶段及早接受科研训练,及早了解工业界、了解社会实际,锻炼实际才干,对于大学生的科研思维会有较大提升。
随后,杨鹏老师谈论起日后课堂教学的发展。杨鹏老师说,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科研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支撑。目前科研方面有所欠缺,随后的科研工作要更精进一步。至于对于一贯不错的教学案例,以后在课堂教学中会增加最新的研究动态,帮助学生理解学科发展动态的同时提升学习兴趣。“科研不一定是大家想象的那般枯燥,”杨鹏老师说,“现在同学们对科研可能持有一种刻板印象。如果挖掘出同学们的兴趣点,也许就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大家对科研的看法。”
杨老师说,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在学好自己专业课的基础上,用四年的时间努力对自己的能力进行一个全方位的提升,让自己比初入大学时更具竞争力。杨老师建议同学们应该在自己的空余时间里多参加一些活动,以此来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可以去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不用在意别人对他们说了什么,或者别人在做什么。“只要自己喜欢,对自己有益,那就可以了,毕竟大学有无限的可能。”杨老师补充道,“但是有一点要注意,切忌在互联网上浪费时间。”互联网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信息,但同时也充斥着大量的错误信息和伪理论,因此杨老师忠告同学们,大学生一定要学会分辨良莠,不能让互联网耽误我们太多宝贵时间,更不能一直沉迷在互联网游戏中。
随后杨鹏老师话锋一转,谈起社交能力的拓展。大学生课业压力比起读高中时有所降低,而且在如今这个获取各种信息都比较便利的时代,应当鼓励大家在课余时间适当发展社交能力。但是,社交能力的锻炼需要有“目的导向性”,杨鹏老师着重强调了这个词——喜欢哪个职业、将来想去哪个公司,看看相对应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交际才能的要求,然后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地去锻炼,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杨老师说,现在的大学生较以前相比,更加独立,他们更认可一些自由独立的思想,这一点在霍夫斯泰德评估文化的架构的最新调查数据中也有体现。杨老师说现在的学生比之他们的父辈少了一些随波逐流,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而且校园活动也更加丰富。同学们现在注重的是表达自己的观点,向外界传达自己的感受。杨老师补充道:“我觉得这是个好的现象。”的确,当今的社会是包容的,也是多元化的,每个人都应该有着属于自己最独特的颜色,同时敢于为自己发声。
在愉悦的采访中,时间悄然逝去。笔者眼中的杨鹏老师是一位儒雅有风度又不失幽默的师者。杨老师的话有时像父亲叮嘱子女一样严肃,有时又像是朋友之间的笑谈。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杨鹏老师看来,优秀教学奖的获得不是顶点,更不是终点,而是在漫漫教学路上的一座灯塔,激励着他不忘初心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