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天的济大,香飘满园。笔者在经管楼306办公室采访到了学校第八届“优秀教学奖”获得者张宁老师。
张宁老师毕业于天津财经大学,先后承担管理学院会计和财务管理两个本科专业的《税法》《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会计》等专业课的教学任务,在学生评教中名列前茅。张老师于2011年和2012年两次获得济南大学优秀教师的荣誉称号,曾被评为济南大学第六届“青年教学能手”。科研上,张老师主持省社科规划办、省统计局、校级和院级等多个项目,并获得省级和厅级奖励多项,张老师还参与教育部、国家统计局、省社科规划办等科研项目多项,先后在人力资源国际会议论文集、《纺织经济》和《济南大学学报》(社科版)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外文杂志5篇,多篇被ISTP和ISSHP检索。
传道授业 任重道远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张宁老师始终坚持将教育教学放在首位,他认为“教书育人,传递知识”就是担在教师肩膀上的第一责任。在他的教师职业生涯中,对工作负责是他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和原则。“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了能更好地教书育人,担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张老师十几年来在教学路上不断探索,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技巧方面,渐渐总结出了既适合自己教学又适合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张老师的一个学生说:“张老师在《税法》的课堂上用了很多生活中的案例,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了税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听了他的课,激发了我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大家都喜欢上张老师的课。”
像其他潜心工作的老师一样,张宁老师在教学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备课时,他会巧妙地将课本中的内容与企业的实际案例结合起来,用一张张详细的PPT,让同学们不再反感书本上密密麻麻的文字概念,使其在知识掌握程度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课堂上,他用轻松的语言将知识一一点拨,化繁杂为简单,与学生们在课上一问一答,师生交流默契而流畅,将课堂教学的效果发挥到最大。
张宁老师一直以来力求突破书本上的条条框框,将教学与实际结合,针对不同教学科目内容形式上的不同,采用差别化的教学形式,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教学方式上,他注重学生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规划,课余时间经常与学生交流,给予学生指导和建议,在培养学习成绩优异学生的同时,更注重关心成绩较落后的同学,与他们像朋友一样谈心,找差距,定目标,培养学习兴趣,做到“因材施教”。
张老师说,他认为在课堂上,与学生的关系定位应该是平等的,老师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老师不应单方面说教,而应彼此以真心换真情,师生互相信赖,携手共进。老师不仅要做到让学生吸收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大学生对知识应该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不应像以前那样千篇一律地被动接受,成为学习的傀儡。他鼓励学生去发现疑问,查阅书籍,寻求解决思路,真正领悟学科领域的真谛。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在采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张宁老师的工作态度。虽然无论是科研还是教学,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张老师依然忙中有序,将所有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他认为,作为师者,就应该热爱并享受这份工作,挖掘教书育人的乐趣,保持为人师者的热情,而不是像希腊神话中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只是日复一日地重复工作。张老师就像一位平静的智者,有着在汹涌骇浪前依然淡定的从容,谈吐中教会我们生活的智慧。不矜不伐,低调谦逊,一席话语令人如沐春风。
谈及此次获得的“优秀教学奖”,张宁老师强调说,他只是尽力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张老师说:“老师的职责就是认真教学,带好自己的学生。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做好每一件事。”他低调地看待工作中获得的荣誉,这份淡然的心境和宽广的胸襟也体现在张宁老师的教学中,他时常教育学生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要谦逊,要慎独,要有阅历而不张扬,要有内涵而不骄矜的人生态度。
关爱学生 亦师亦友
在做好教学科研的同时,张老师也同样注重对学生日常生活的照顾与关怀。他站在一个“老师与学生平等”的立场与学生谈心,督促他们养成努力拼搏、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为日后的求职或继续深造增添砝码。工作之余,张老师会跟学生们一起打篮球,通过运动来缓解工作中的压力,增进了和同学之间的感情,同时使同学们明白,大学的生活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还有很多的兴趣爱好等着他们去发掘。张老师说,每个人的大学生活都应是多姿多彩的,但需要大家去把握和深入体会。
当问及工作中有什么印象深刻的经历时,张宁老师回想起刚当班主任的那一年,班上有一位同学患病,上课时忽然发作,张老师及时地将他送去了医院,该学生的病情比较严重,需要开颅手术。因此在住院期间,张老师和班级同学轮流在医院悉心照顾,直到学生家长从省外赶来。然而,这位学生的家中比较贫寒,他的家长老远地赶过来也只携带了一个十分破旧的水杯。面对这么棘手的情况,张宁老师没有犹豫,先带着学生家长吃了一顿饭,对他们的情绪进行了安抚,然后用自己的工资帮学生垫付了部分医药费。张宁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同学们上了生动的一课。王夫之曾言:“身教重于言传。”所谓师者,当如是也。
采访结束时,张宁老师说,他反对无目标的学习。大学生要有大学四年的远期规划,无论考研还是就业,也要有短期的目标和任务。利用大学的时间博览群书,沉淀自我,让自己具有大家的风范;积极参加各类活动,了解前沿理论,丰富自身知识,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这个大学平台,在这四年时光里,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培养能力,方能不负韶华,为更好地步入社会奠定基础。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兢兢业业,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张宁老师十几年如一日,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和追求,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济大学子,感恩张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