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三下乡记忆

作者: 来源:水利与环境学院 冯雨晴   发表日期:2019-09-26    

每当阅读到乡村两个字,脑海里就会想到广阔的麦田或是朴实又辛劳的农民伯伯黝黑的皮肤以及开怀的笑容。然而这些都是经过第三方之手展示给我的印象,非我亲眼所见。又有常言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思量后始终觉得看过再多的新闻报道不如自己去乡村走一走看一看,故而有了我和2019暑假三下乡的这次缘分。

三下乡的第一天,我们遇见了一位年长的大娘,原本好奇村里为什么没有耕地,也在和她的闲聊里了解到了原因。随着时代的发展,粮食耕种的收益不如树苗培育收益,村里渐渐也就以树苗培育为主要营生,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的改善。都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我对乡村的认识却还局限于自己的故乡,以为农民都还依靠小麦玉米农产品生活,实在是需要亲自走一走看一看,去到不同的地方实践调研,才能感悟中国乡村发展的千姿百态。再想一想,这也是我们三下乡的一个重要目的,脚下走过踏踏实实的路,才能清清楚楚明白农村的需要,切切恳恳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三下乡的第二天,晴空万里。商议之后,我们计划进行环境保护及垃圾分类有关知识宣讲。选择这个题材,我们团队也经过了仔细思量,一是环境问题近来愈发引起重视,垃圾分类作为新政策及新想法也需要进行推广;二是小朋友们是祖国的未来,希望给小朋友们一些启迪,让他们能够从小培养一种保护环境的意识,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宣讲前一天,我们认真寻找宣讲素材,寻找过程中,看到地球上有些湖泊遍布垃圾,大海周围都是塑料瓶、果屑,真的感到心痛,想象的远方都是美好,而现实的远方全是垃圾。我不禁要问了,问自己,也问大家,这就像你亲手将生养自己的原本很健康的母亲染上病毒,皮肤一点点的溃烂,你,忍心吗?

三下乡第三天,阳光不燥,微风正好。带着期待的心情迎来小朋友们,开始宣讲。我们先是询问小朋友想象里的北极熊及大海是什么模样,通过照片对比,让小朋友们了解到现实中北极熊和大海的真实模样。瘦骨嶙峋、翻食垃圾,北极熊好像一推就倒,垃圾堆积成为海岸,塑料在海面上飘扬,大海成为垃圾场。耳闻不如眼见,从小朋友们发出的震惊呼声及瞪大的双眼里,我知道,他们已经认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于是趁热打铁,向小朋友们介绍了垃圾四种分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邀请小朋友开动脑筋,例举生活里有哪些垃圾属于不同的垃圾种类。又通过小游戏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垃圾分类标准的印象。其实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家园,为了让家园更美丽,因而我们选择以歌曲《让中国更美丽》结束今天的活动。同队的小伙伴带领孩子们一起合唱的画面在我脑海里久久不去,稚嫩又悠扬的歌声在我耳畔回荡。我衷心地希望孩子们能成为保护地球的中坚力量!

三下乡最后一天。7月生机勃勃,心中却是折柳送别的伤感,我学会了用当地方言亲切地唤大娘、大大;路旁一户人家的小女儿,当我呼唤她的名字,她就会哒哒哒向我跑来,在今天,却要挥手说再见。离别的滋味就是大家坐在车上,气氛低迷且无言,各有各的伤感。

离别固然让人心酸,然而回忆整个过程,我想说,不虚此行。时间虽短,收获满满。每个孩子都是可以引导教育的,每个乡村都是可以发展的,只要有人愿意,只要有人努力,只要有人行动。突然理解秦玥飞,当你站在乡村的土地上,你就有一种热爱、一种激情,为这个国家的振兴,为中国乡村的振兴而奋斗!愿你我都是前行者,愿你我都是追梦人!

最后,谨以此纪念我的三下乡回忆。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我们不会永远回头重温历史,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但是,当我们在被细雨洗刷过的青石板路上走倦了,当我们面对着无边的落叶茫然不知所措时,当我们的笔面对白纸不再有激情而苍白无力时,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