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一支粉笔耕耘 三尺讲台奋战——访学校第八届“优秀教学奖”获得者土木建筑学院刘寒芳老师

作者: 来源:土木建筑学院 李泓锐   发表日期:2019-09-19    

金秋时节橙黄缤纷,美丽的济大校园也是香飘满园。某个清朗的早晨,笔者如约来到了八教建筑系办公室,激动的我本以为提前赶到,却看到刘老师早已经在那里伏案工作,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在随后的交流中,刘老师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让笔者紧张的心绪变得轻松了许多。

做,持之以恒

刘老师目前为学校土木建筑学院建筑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刘老师连续七年获得济南大学本科教学贡献奖,三次荣获济南大学“优秀教师”称号,获得济南大学“巾帼英雄”“优秀班主任”等荣誉,还获得过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在济南大学第八届“优秀教学奖”评选中,刘老师也脱颖而出,获得殊荣。

古有穆桂英挂帅边疆沙场获战功,今有优秀女教师三尺讲台写佳章。从教多年来,刘老师始终把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本科人才培养等教学工作放在第一位,其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更是成为了她工作场上最有力的武器,“巾帼不让须眉”,刘老师在三尺讲台的战场上,用粉笔书写出了赫赫战功。

刘老师主讲《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原理》《中国古典园林》等课程。2011年,刘老师主编的建筑设计课教案获得全国高等院校专业指导委员会颁发的建筑学专业“优秀教案”奖。刘老师指导学生完成的4份课程作业获评“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优秀作业”奖,该奖是建筑学专业教学的最高荣誉,为当时成立不久的济南大学建筑学专业(2004年成立)在全国奠定了一定的影响力。刘老师主讲的《建筑设计》课程也获评校级精品课程。她主持完成过多项校级重点教研项目,多次荣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018年还获得了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在2018年国家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评审中获得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立项。

刘老师致力于将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创新创业能力联合培养,2014年带领学生团队获得“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国家级银奖”,2016年获得“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山东省铜奖”,2017年指导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项目获得全国大学生“最具影响力”项目奖。刘老师每年还指导学生参加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建筑设计大赛、“美丽乡村”村庄规划等各类竞赛活动,多次获得山东省一等奖,因此刘老师也荣获“山东省优秀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称号,入选山东省创新创业导师专家库。

在科研方面,刘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遗产保护、旧建筑改造与更新。刘老师还担任山东省城乡更新委员会副会长、山东省村镇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城市发展研究基地研究员。近两年,刘老师完成国家教育部社科项目2项、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获得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刘老师目前正主持在研山东省文化厅重点社科项目《传统街区嵌入现代化商业综合体的空间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山东省教育厅社科项目《休闲美学视角下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此外,刘老师还主持多项社会服务项目,其中主要包括济南市重点项目“济南明府城修缮计划”240余户老建筑的调研与测量工作。

这些满满的荣誉与耀人的佳绩是刘老师工作能力的见证,更是刘老师勤恳耕耘,认真教学结出的丰硕果实。

教,循循善诱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刘老师除了获得一个又一个丰硕的奖项外,更是培养了一届又一届优秀的建筑生。学生们从刚刚踏入大学,对建筑学知识一无所知的一张白纸,到五年之后毕业离校时每个人对建筑都有独特认识的宏伟蓝图,这离不开同学们五年时间的辛勤努力,更离不开刘老师的循循善诱,专业熏陶。刘老师根据专业性质不断改革探索,使专业课成为以学生为主导、以兴趣为动力、以创新为目标、以实践训练为基础的,形式多样化的课程。受到学生喜爱,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为了这样的效果,刘老师带领课程组老师将社会需求项目合理有效地纳入教学体系,使我们每个设计作业都能有真实的地块可调研,真实的甲方提要求,这无形中给任课教师和学生都带来极大的压力,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我们迸发出无限潜力,当看到我们设计的作品得以实施或者获得奖项时,成就感、自豪感使我们更加热爱建筑学这个专业。

为开拓学生眼界,刘老师还积极拓展与海外知名大学的联系,聘请日本早稻田大学著名教授担任我校建筑学专业的客座教授,邀请米兰理工导师参与设计课教学,利用暑假带领学生游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学府,让学生与世界知名建筑大师安藤忠雄、中川武、古谷城章等教授面对面交流学习,参观大师的建筑作品,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回忆。

为了让设计教室更具有吸引力,成为学生学习、交流的好地方,刘老师还募集大量书籍,绿植,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在设计教室一角营造了一个绿意盎然的“爱心书吧”,书吧的小黑板上经常被学生留下幽默的话语。

刘老师的循循善诱让一届又一届的学子正确意识到了建筑学的奥妙与魅力,从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建筑人才。

育,春风化雨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你可以说刘老师教学认真,工作严谨,你也可以说她苛刻死板,不懂得通情达理,只要在建筑设计上面的事情,哪怕是一个微乎其微的细节,你也不要奢望在刘老师面前蒙混过关,当然她并不会训斥你,她会一直悉心地指导你,一改再改,直到符合她的要求,并且引导你学会独立思考,慢慢地积累经验。每一个合格的建筑师都是追求完美的,刘老师更是完美中的完美。大四的石礼贤同学说:“有一次挑战杯的比赛,时间非常紧,临比赛的前几天都在通宵赶图,最后终于做完了,本以为可以休息,但刘老师精益求精,让我们连夜修改,那天晚上真的是快要崩溃了,幸亏刘老师一直陪着我们,直到凌晨三四点才完成,最后取得了优异成绩。现在真是感谢刘老师的执着,让我体会到竭尽全力的含义,也看到了自己的潜力。”刘老师这些年陪着学生征战武汉“挑战杯”、烟台“木构搭建”、青岛“大创”等等,没有刘老师的执着与严格,同学们取得不了如此多的奖项。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对待工作她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对待学生她诲人不倦、良师益友,对待自己她更是克己复礼,以身作则。石礼贤同学讲:“那次我们和几个老师一起去五台山调研,休息的时候,我们看见台阶上有一个写生本,上面没有写名字,但是速写画的真是生动,功底扎实,我们根据画风逐个排除,最后才知道那原来是刘老师的本子,真的很敬佩。”不论是课上用的ppt制作还是课下的教案备写,刘老师总是高标准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给同学们一个克己复礼的典范,这也许就是刘老师能够成为济南大学“优秀教学奖”获得者的原因吧。不仅如此,刘老师还言传身教,在关键时刻点醒学生。有一次,同学们参加山东省纸板搭建大赛,在评委快要抵达现场进行评审时,一位同学兴奋地跑来:“旁边xx大学的作品要塌了,我们少了个竞争对手。”其他同学立即也兴高采烈起来。可是刘老师却说:“你们心态不对,看到这种情况能帮忙就要伸手帮帮人家,都是兄弟院校,不能帮忙,也不要幸灾乐祸,这种心态要不得。”后来老师把我们的工具借给那所大学的学生,帮他们保住了作品。的确,竞赛是为了提高我们的能力,不能为比赛名次迷失自己,老师的言传身教为我们树立了做人的榜样。

这么严格苛刻的老师,同学们是不是感到害怕,望而生畏呢?答案是截然相反的。在私底下,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刘老师为“芳姨”。当笔者问及刘老师对此事的感受时,刘老师不好意思地笑了:“其实前几届的学生都是叫我芳姐的,可能现在年龄大了,同学们为了尊敬都叫芳姨了,哈哈哈……”刘老师的风趣幽默真的是给同学们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上一秒谈论严谨的学术问题时她是一个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老师;下一秒在漫谈生活趣事时,仿佛我们对面坐着的又成了相识多年没有年龄界限的老友,总是以朋友的语气去分享人生的经验,分享生活的哲理,大概这就是传说中的良师益友吧。但当静下心来回想老师的话语时,心里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可谓五味杂陈,或许是感叹岁月的流逝吧。时光虽苍老了容颜,却积淀了成就与辉煌;岁月带走了青春,却带不走刘老师为建筑学教育事业奉献的精神,以及她自己为培育一代又一代建筑学子的壮志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