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我们唱过的歌都老了

作者: 来源:文学院 黄晶晶   发表日期:2019-06-27    

前几天傍晚顺着学校的大道散步,在图书馆门前,在操场上,在一条爬满了地锦的藤绿围墙边,见到了很多穿着学士服拍毕业照的毕业生们。

不由得神思恍惚,想到初中时候读过的一篇小文章,讲八十年代听过的歌曲,在九十年代已经被打上怀旧的烙印。想到高三时候,地理老师在课上笑谈,现在整个高中部都被你们00后占领了。

我经历过幼儿园毕业,小学毕业,初中毕业,高中毕业。毕业是什么滋味?这个问题似乎并不好回答,尽管我有过四次的经验。我记得幼儿时期的懵懵懂懂,全然不知毕业是何意味,叽叽喳喳站满几排拍照;我记得小学毕业,是已识几分愁滋味,又满心期待脱掉红领巾的一种“成长”;我记得高中毕业,是停笔送上多年奋斗的答卷,是从此山高水远同学散天涯念书路的踏行,是对自由的渴望和天真地以为是牢笼的挣脱。那么,大学毕业呢?我不知这里面是否有掺杂几分真正步入社会的小心翼翼,和从此能否担当起为家庭增加一份收入的困惑?还是能否进一步在学业上有所成就,面对更加复杂的学术研究还能坚定不移一往无前的迷惘?这份来自大学的真正意义上的成人礼,比曾经的小学,初中,高中,多了太多太多难以体悟的现实。个中滋味,恐怕只有我到了大四毕业的那一天,才能自己明白其间的难以诉说。

前段时间北苑操场上有学长在唱歌。那些歌声是很能营造氛围的。黑夜,弯月,人群,发光的灯,低哑的歌声。我有时站在旁边,总会想,上上届,再上上届,再上上上届的师兄师姐们,和今天的师兄师姐们,唱得是不是同样的歌。

那些不断被更迭的新歌抛弃的老歌,实际上代表的是一种人们对青春的缅怀,对过往留恋的承载物。与此相同的是很多与过往回忆相挂钩的东西,都能被当成这种承载物。但是我始终认为,缅怀与留恋,才能让人更好的出发吧。

因为回头去看清楚自己一步一步跌跌撞撞的成长轨迹。从初入大学的青涩,到大学毕业的成熟,果实与芳香是现如今的收获。正是明白成长的来之不易,所以倍加珍惜。大四毕业,我总认为与过往的毕业有所不同——大学四年的成长是一种跨越式的。比起过去所有的毕业,我认为,大学意味着一定程度的孤独,比过去更强大的独立,和更高的内心力量的修行。而这种四年的积累,则为更好进入社会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帮助。当然,这种帮助的多少,是一定看个人四年里付出多少的。

在我个人看来,大学的毕业与先前更为与众不同的是,它几乎是强迫学生迅速进入社会分配好的角色,而且要迅速适应社会与学校的高度落差。也许等我自己到了毕业的那天,才能倍加明白我到时即将面对什么。这也督促了我们自省自问,在真正毕业之前——不仅仅是学生这个身份的毕业——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专业技能是否毕业了呢?我们所学的东西是否无愧于四年光阴了呢?

歌词里唱毕业遥遥无期,歌词里也唱光阴一去不返。未毕业的人埋首当下,积攒实力为未来做好准备。已经毕业的人整装待发,奔赴人生的下一阶段。或许有迎头大浪避之不及,或许有灿烂微阳风吹春柳。歌词里跌宕起伏的成长,现实里总归会一幕幕上演。那所谓毕业,也不过是学业上的毕业,而不是人生这场考试的毕业了。

无论如何,那些老去的歌只要还有人能唱,它就总会再青春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