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帅,济南大学第五届“十佳辅导员”获得者,中共党员,2012年硕士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现担任商学院创新创业指导中心主任。王老师参加工作以来,先后获得山东省三下乡优秀指导教师、济南大学优秀班主任、济南大学优秀青年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目前,王老师已经取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国际创业教练(中级)等资格证书。2012年,带着满心的憧憬,王帅老师来到济南大学,励志“做一个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七年的教育生涯中,王帅老师始终坚持着这份信念,在教育工作中取得了很多成绩,荣获了本届“十佳辅导员”的称号。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王帅老师一直把重心放在工作、放在学生身上。为了引领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王帅老师通过“青春创新创业论坛”“学霸讲堂”等,帮助学生们开阔视野,做好学习规划、职业规划,督促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通过“科创开放季”、品牌志愿服务活动、班级争霸赛等第二课堂,提升学生们实践创新能力、拓展眼界和思维视野、充实社会体验和丰富课余生活;通过谈心谈话、“个人成长档案”,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辅导、树立安全意识,严格规范学生管理。王老师说,梦是期待,而梦想是坚强,是生命中永不停歇的温暖,哪怕你要面对的是连绵无止境的冰山,梦想也会带你抵达生命中的辉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王帅老师把实现理想当作自己的坚持与执着,不惧追梦路上的艰险和黑暗,始终为了学生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也因为这份无私与执着,王帅老师与同学们之间已经不仅仅是师生关系,更是朋友关系,他也因此成为了学生中的一份子,与同学们一起踏上了济南大学的寻梦之旅,走向更远、更美好的未来。
世界上有多少美好的词语赞美教师职业的崇高,有多少动听的诗篇歌颂教师职业的伟大,歌颂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赞美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他们的工作与其他工作不同,他们肩负着社会赋予的重任,教育学生们长大,教育学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王老师说,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远超他人的细心和洞察力。在工作中,他慢慢发现:学生不仅存在生理上的不同,在社会性别属性上也有或大或小的差异。“性别差异”作为关键词出现在了他的工作日志本上。通过持续地接触和观察,王老师又发现:手机成为了学生们最忠诚的“伙伴”之一。很多同学都喜欢用手机看朋友圈,玩游戏,甚至用手机来看公开课。同样,“碎片时间”“行为特征”也作为关键词相继出现在了他的工作日志中。经过不断的梳理和总结,王帅老师按社会变量等不同层次对学生进行了分类,把“分层分类一体化”引入到工作中,以思想引领为核心、以创新创业为有效举措、以实践育人为关键环节、以校园文化为重要支撑、以宣传平台为有效载体和以自身建设为基础保障,注重加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协作与融合,着力满足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的精细化、个体化需求,在逐梦的道路上与他们一起和谐地、多方面地发展。在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王帅老师耐心观察生活中的每一处小细节,认真对待每一位同学,发现其他人所不曾了解、不曾注意到的细节问题,并找出对应的问题加以解决。也正因此,王老师才会做出如此出色的成绩。
实践有了理论的指导,各项工作也变得更加有条理起来。王帅老师所带领的班级团支部获评山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青年志愿者协会接连斩获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的国赛银奖、省赛金奖、铜奖,被评为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在科创竞赛中累积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10项,国家级奖励76项;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关注民生,撰写课题中标,奔赴井冈山参加团中央主办的“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季专项行动,获评优秀团队和优秀课题成果,由于表现优异,更是在第二年直接获邀继续参加该实践专项行动,并以全国第三的成绩蝉联优秀团队称号。近年来,王老师主持市厅级学生工作科研项目4项,校级3项。王老师的《碎片时间与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研究》被评为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发表与学生工作相关论文4篇,其中,《碎片时间管理视角下促进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析》获省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这也恰恰证明了王帅老师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获得的成功。正如贝纳姆所言:“奇迹在相信它的人眼里才是奇迹。”梦想也如这般,在相信它的人那里才会成为梦想并最终获得实现,在不相信它的人那里,梦想终究只会成为空想。
王帅老师在梦想的道路上一路前行,就像一般人所经历的那样,他也有过困难与艰苦。作为一名老师,如何协调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上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等等,都如成功路上难攀的山峰,等待着他去征服。王老师带过的一个学生说,王老师的付出远超他们所想,他为同学们操碎了心,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学生,为同学们解决问题与烦恼。就像老师说的那样,有时,学生们就会跟他开玩笑:“王老师,你其实是10086的话务员吧?各种问题24小时人工接听,各种消息即时推送,关键还是免费的。”的确,在学生们看来,老师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开端和终端,是一个随时可以被想到、被念叨的人。2016年,王帅老师带的第一批学生毕业了。说起他们,王老师满是欣慰。王老师说,学生们有的进入了世界知名学府继续深造,走向更远的地方;有的自己创办了文化传媒公司,继续坚守大学时代的兴趣爱好;有的走上了教师岗位,教书育人;有的进入国企,当起了朝九晚五的白领;有的去到遥远的国境边的村庄,继续传递志愿者精神……无论身处何种行业,他们都在创造属于自己的充满意义的人生,都在传递着“弘毅、博学、求真、至善”的济大印记。他们的成功离不开王老师的指引。
采访的最后,王老师说,关于他个人取得的点滴成绩,是对他工作的认可与肯定,是继续努力工作的激励和动力。任重道远,他还需策马扬鞭砥砺前行!王老师说的更多的是,想借笔者采访之际告诫同学们应该有自己的梦想,梦想,也许是二十岁的豪情壮志;也许是青春期的迷茫与冲动;也许只是一份平淡的渴望:渴望掌声,渴望成功。无数的“可能”,无数的“希望”。但只要有梦想并为之不懈奋斗,就会有所成。通往梦想的道路总会遇到困难与挫折,就像大海,不经过暗礁,不会激起壮阔的浪花;就像远山,不遇荆棘的阻拦,不会采取甘甜的山果;就像天空,没有雷雨的洗礼,不会架起斑斓的彩虹。但梦想只是给你当罗盘,指引方向;给你当蜡烛,照亮前方;给你当扬帆,出海远行……有了梦想只是等于有了目标,中间的路必须靠自己走。只要依旧坚持着来时的方向,不曾远离,那距离美好的未来就会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