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仅关系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而且关系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奋斗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多样多变,引领社会思潮、凝聚思想共识的任务艰巨复杂。越是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越是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来自我们党形成了植根于中国实践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来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时代性,来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对现实的强大解释力和指导力。聚焦凝聚力和引领力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加强理论武装、坚定“四个自信”、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安全和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遵循。高校历来是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能不能做好,事关国家安全稳定,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毫无疑问,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是坚决防范和清除各种错误思潮的重要封锁线。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办好思政课,抓住教师队伍这一关键要素,充分发挥他们在意识形态工作上的“安全员”作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嵌入到大学生头脑中,使他们真懂、真信、真践行。
济南大学一直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将其作为立德树人的基础工程,强化组织领导、强化顶层设计、强化政治学习、强化选聘考核,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政治站位;严把师资培训环节、严把课堂创新环节、严把教学监督环节、严把教研改革环节,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聚焦立体化教材体系、聚焦科研平台建设,切实增强思政课教师的发展后劲;加强校内外协同、加强职能部门协同、加强思政课教师与其他教师协同、加强师德建设与解决实际问题协同,切实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环境和氛围;多措并举、改革创新,系统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全面提升。同时,思政课教师队伍也存在需要进一步提升和改善的问题。徐景颜书记在提到目前工作存在的问题时指出:“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思想上、行动上还不到位。”这也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需要重点强化的工作,必须完善体制机制、健全规章制度,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抓好引进入口,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把好思政课教师的入口关,是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前提。在这项工作中,我们要严格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制度,不仅在新入职教师选聘方面坚持党员优先的原则,更要严格考察他们是否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在事关政治原则、立场和方向上能否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真正体现“不仅组织上入党,更要思想上入党”,防止不合格、不称职的人进入思政课教师队伍。
抓好教育培训,进一步坚定思政课教师的理想信念。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完善思政课教师的学习机制和平台,切实推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头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和平台加强现有教师的教育培训,既要注意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更要注重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尤其是理想信念的建设,真正做到“打铁必须自身硬”。个别思想政治素质、教学水平达不到相应课程要求的,不得继续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和储备,努力消除“断代”隐患;聘请符合条件的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干部和先进人物等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真正建设一支理想信念坚定、理论功底扎实的高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抓好师德师风,进一步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引领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一流大学的建设,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师德师风是评价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第一标准。思政课教师教学覆盖面大,其师德师风产生的影响面也就大。因此,进一步严格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规定,不断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师德修养,对师德失范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思想引领和行为示范作用。
抓好课堂管理,进一步严肃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纪律。完善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看作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要求,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遵循“学术无禁区、宣传有纪律”的要求。加强教学督导,对可能出问题的教师和容易出问题的教学环节进行详细排查,做到心中有数,制定防范预案,形成课堂教学纪律监督管理长效机制,最大限度避免突破三种“底线”的问题发生,发挥好我校思政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领域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
抓好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当前,学情、师情、教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着眼于课堂教学新情况,坚持在改进中加强,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手段,创新教育方式,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针对性、时代感,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规律。这样,思政课教师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的道理讲清楚、热点讲透彻、难点讲明白的同时,才能切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获得感和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