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根据学校党委安排,3月16日,副校长王志带队到莱芜区、钢城区看望慰问我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队队员,并到服务队帮扶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党委组织部、社科处、合作发展处、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利与环境学院等单位的负责同志陪同参加。
王志副校长一行先后看望了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省派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队济南三队队员刘红博士,商学院讲师、省派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队济南四队队员蒋勇博士,认真了解了他们半年来的工作情况,详细询问了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和实际困难需求。走访调研了山东希格斯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力创股份科技有限公司,并与服务队、莱芜区委区政府及两家民营企业的有关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交流,认真了解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并就如何进一步对接帮扶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 (组织部 王玉军)
本报讯 3月12日,学校在行政楼第二会议室召开本科专业建设工作部署会,王志副校长,各教学学院院长、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教务处和招生办公室相关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王志副校长主持。
教务处黄加栋处长从专业优化调整工作的目标、原则和要求等方面解读了《济南大学本科专业设置及调整优化管理办法》文件精神,对学校专业调整优化工作的具体安排进行了部署,并结合近期省教育厅相关会议精神向大家通报了2019年专业建设重点工作。招生办公室副主任贺铭对招生政策进行了说明。会上,参会人员围绕专业建设、调整和招生等工作进行了交流研讨。
王志副校长在总结讲话中提出两点要求:第一,要认识到专业建设和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校一直坚持“以本为本”的办学理念,专业调整优化是大势所趋,各学院要从学校的大局出发,优化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要与时俱进,按照新时代专业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落实好相关工作。第二,要在专业建设和调整过程中提升专业建设质量。一是随着时代的引领、需求和变革,我们需要升级改造相关专业。专业需要重新定位,课程体系需要作出调整,教学内容需要融入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二是要办好保护性特色专业,要彰显济南大学办学特色;三是要以专业认证为抓手,以新工科专业建设为引领,在专业调整优化过程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积极借鉴外校好的经验和做法,科学谋划、统筹安排,有条不紊的做好专业调整优化工作。(教务处 于政宇)
本报讯 3月8日,应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省网络环境智能计算技术重点实验室邀请,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无线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山枝博士、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沈学民教授来我校作学术报告。陈月辉副校长会见了两位专家。
陈山枝博士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师生们作了题为“5G及C-V2X车联网的发展与展望”的学术报告。沈学民教授作了题为“Automated Driving and Connected Vehicles”的学术报告。
报告会后两位专家认真解答了与会研究生与老师的提问,跟现场的师生进行了有关问题的深入讨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刘淑辉)
本报讯 3月8日,学校召开2019年第一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陈月辉副校长,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分管研究生教育的负责人、研究生院全体人员参加了会议。陈月辉副校长主持会议并讲话。
研究生院院长孙国新从加强制度建设、学位点评估、招生改革、校企合作、教学过程培养等十个方面对2018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进行了总结。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分别对本学期研究生招生、教育培养、学位点建设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
陈月辉副校长在总结讲话指出,2019年是学校深化综合改革,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的关键之年,我校研究生教育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抓机遇、促改革、厚优势、补短板、固底板、强担当,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各项工作。第一,要严格考试组织管理,切实规范复试录取工作,严格遵守工作流程,确保2019年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录取工作安全。第二,要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提高导师队伍建设质量,明确导师第一责任人职责,鼓励导师走出去,提高服务社会能力,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第三,要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加大对学术不端、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的查处力度。要分类培养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特别加强专业型研究生实践环节管理,促进学校研究生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研究生院 杨立洁)
本报讯 3月12日,济南大学2019年人文社科工作部署会在学校第一会议室召开。济南大学副校长李光红,各文科学院院长、分管科研工作副院长、科研秘书,各文科独立运行科研平台负责人及社科处全体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社科处处长张守凤主持。
张守凤处长从培育国家级重大项目、申报高级别科研奖励、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建设高层次科研平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举办高端学术论坛、提高学报办刊质量等七个方面对2019年人文社科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各分管副处长对相关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学报编辑部主任汇报了学报工作计划。
李光红副校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2019年我校发展将面临诸多挑战,在这一严峻形势下,人文社科工作要按照“对标规划、凝心聚力、精准发力、务求实效”十六字方针,做好六项重点工作:一是培育“大成果”,通过“论文工作坊”等方式培育一批原刊级别高的学术论文,对标科研成果奖评审标准,鼓励广大教师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高水平学术著作,瞄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产出一批被国家与省部级领导批示并进入决策层的咨政研究报告;二是申报“大项目”,鼓励学院(平台)间协同、学科间交叉融合,积极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三是突破“大奖励”,时隔四年的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申报工作已于近期启动,各学院(平台)要准确把握新形势、新动向、新要求,重点推荐原刊级别高、出版社影响力大、社会反响好的学术成果。四是建设“大平台”,以凝练特色研究方向为目标,着力打造科研产出率高、社会影响力大、开放共享的高水平研究平台。五是实现“大合作”,切实加强与济南市的高度融合发展,通过校企合作、第三方服务、咨询培训等形式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六是开阔“大视野”,我校人文社科工作要提高站位,高瞻远瞩,加大与世界高水平大学交流的力度,以国际视野成就美好未来。李光红副校长最后要求,各学院(平台)要按照“六步工作法”,根据《2019年度主要人文社科工作任务推进表》的时间节点和任务要求,提前谋划,精准发力,狠抓落实,务求实效。(社科处 封肖云)
本报讯 3月14日,学校召开“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工作座谈会。各党委、党总支、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参加了座谈。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围绕如何充分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丰富的学习资源,充分认识建好、办好、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重要意义,把平台建设成为理论武装的重要载体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研讨。对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等方面,把“学习强国”平台学习活动与党员理论学习、党支部主题活动等相结合,提高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水平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座谈会的召开,为进一步推广使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打下坚实的基础。(宣传部 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