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耸立着成长近千年的古老树种。它们就是传说中的猴面包树,也被称为“生命之树”。树木是非常美丽的,仿佛是坠入人间的天使,周边镀着金光,净化着周边的空气,滋养着脚下的土地。近年来,这些几乎不朽的树木开始衰退枯萎。我国古代在清明节时节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近代植树节是由美国的著名农学家为了挽救环境而提出的有计划的植树造林的想法演变而来,植树节是为了倡导人们种植树木,鼓励人们爱护树木,提醒人们重视树木而设立的。
春天到了,从远处望去,郁郁葱葱的,映入眼底的是满满的绿色。叶片紧贴地面的是灌木,在深绿色的灌木丛中缀着点点浅绿,及进一看便能辨出那是一个个传递着希望承载着生机与活力的嫩芽。再往高处是美丽的杏树,梨树,桃树,婀娜多姿,向我们展示出树木对生命的理解与敬重,然后是高高大大的梧桐树。看到梧桐不免想起凤栖梧桐一事,如同在与一位长生多年的老者对视,心中顿生敬意。
从古至今乔木、灌木、藤木、竹木生生相依,为地面上提供了一片又一片的绿色,为人们提供了一处又一处歇脚停留的荫凉。草生石圈中,圈石环草外,犹如鸟儿张开翅膀庇护自己的孩子,犹如古城墙紧闭城门保护着城内的百姓,嫩绿其内,灰白其外,也是活泼的可爱。
树木不如灵芝、人参、冬虫夏草般有着很大的医疗价值。
但就树木本身而言,房屋中有木的身影,家具中也有木的颜色,剥下来的树皮可以用来包裹电线,犹如一条龙盘旋而上,带着一抹绿色飞向枝干,守护着人们。细碎的枝干和树根在人民手中打磨后会成为一个又一个精妙的艺术品,或优雅或古朴或正直,诠释着树木的另一种生命力。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汽车、火车的身影密密麻麻,看着族内的壮大,他们也在开心的叫喊着,我们却是不能完全承受他们的喜悦之音的。这时,便到了路边的那一抹抹绿色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树木可以通过减小空气流动来减弱声音的传播。30—40分贝是人耳感受到的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分贝会影响睡眠和休息,超过70分贝会影响学习和工作。而40米宽的林带可减弱噪音10—15分贝,仿佛下雨时节关上了开着的窗,慢慢的,细细的,渐渐的归入祥和。回到南北朝的世界,与王籍一起慢慢的体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空灵。
就环境而言,宛如跷跷板,一亩树林放出的氧气够65人呼吸,就像太极过程中的吸气吐气一样,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进二氧化碳,吐出氧气,从而清洁空气调节气候,保持生态平衡。一亩树林一年可吸收各种粉尘20—60吨,堪称“生物净化器”一般净化着空气。树木就像边疆战士守卫边疆一样在干旱地区守护着滋养着土地,种植树木,能防风固沙,涵养水土。树木的分泌物能杀死细菌。细菌是非常小的,小到我们不借助工具不能发现他们,树木与细菌的战争也是悄无声息的进行着,在空地上,每立方米空气中有三四万个细菌生存,而在一片森林里却只有三四百个。
曾经听闻“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可是地球上的绿色越来越少,地球上的废气,废水却越来越多,我们需要去守护这片绿色。植树节到了,又正值春季,鸟归、绿回、踏青、赏景。得一株树苗,种一个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