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的春风轻柔地拂过朝气的脸庞,笔者一行人怀着激动忐忑的心情,于逸夫楼B636见到了学校第八届 “青年教学能手”获得者化学化工学院刘继涛老师。老师热情地招呼我们就坐,简单的寒暄过后便直入此次来访的主题。
刘继涛老师是工学博士,化学化工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聚合物加工模拟、实验及微孔聚合物材料的研究开发。刘老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济南大学博士基金1项、济南大学科技计划项目1项,发表SCI/EI收录学术论文10余篇。刘老师曾荣获山东省第五届“超星杯”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济南大学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2018年被评为济南大学第八届“青年教学能手”。刘老师还主持济南大学教研项目2项,参与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山东省属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面上)等国家级/省部级教研项目3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8篇。刘老师曾荣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济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济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济南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与此同时,刘老师指导本科生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济南大学SRT项目”6项,指导学生荣获“第二届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1项、“济南大学首届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此外,刘老师还积极参与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博士点申请、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学位授权点评估等工作,被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聘为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现场考察专家组秘书。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当笔者问及老师当初加入教师行列的原因时,老师立时腰身前倾,双目颇有些对过往回忆的徜徉,微笑着解释:“你们可能不知道,我家里人大都是从事老师的行业,每天看着家里人深夜备课,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自己就在这样的氛围里长大的。经年累月,便从心里萌生了长大后要成为老师的信念吧。当然,最主要的肯定是自己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总觉得老师这个职业是神圣的,而自己也因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感到深深的自豪。”初始缓缓的语调逐渐变得抑扬顿挫,老师的面容微微散发着自豪的红光。刘老师又颇有些感慨地补充说,教师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在给学生授课的同时,感受着学生的反响,根据学生的表现时刻有所改变与调整,努力做到与学生的思想接轨,双方应该寻找那一线共振的频率,互相影响,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老师还坦言道,很喜欢和学生点滴相处的氛围,常常因学生青春富有活力、敢想敢做而触动颇深。并且这一点也自然而然地成为老师不断向前的动力。刘老师软糯的语调似流水般划过笔者的耳边,笔者仿佛看到辛勤的刘老师在岁月的洪流里种下一颗小小的种子,期愿着来年的春华秋实,一直一直就这样走下去。
厚德载物 责盈身行
厚德载物所谓:一朝为师,责盈身行。在刘老师谈及自己悉心备课之时,笔者心生此感。刘老师说,课前备课多从学生角度出发,将晦涩知识用日常现象或生活情景具象化,化复杂为浅显。刘老师还耐心向笔者讲述了曾在材料科学基础课堂上,念及专业化的材料让学生难以理解,便想到将电影《战狼2》中道具、服装等材料和课程相联系,凭借学生关乎电影中的亢奋情绪为课堂注入新鲜的活力。在正式上课前,更会多次修改精进,反复摩挲,只为向学生呈现最佳课堂效果。谈及此处,老师细目长舒,不由幽默地感叹:幸而自己多一份热衷,便也能将终日家与学校的遥遥数里之程视为日常锻炼的契机。目光推移至办公桌前此刻正保持着国外某科研立项的电脑屏幕上,再次浅笑,继续缓缓补充,在日常课程中,向学生讲解知识点的同时,会侧重于关注知识点后本质的学术问题,结合研究领域当下的前沿发展,将这部分引入课堂,在学术发展中更讲究与时俱进。希望本专业的同学们在研究问题时更能剥茧抽丝,层层递进,尽量达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学习效果。刘老师还多次强调教学应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刘老师注重当堂课程学生“消化”情况,课上多随机设置问答环节,随时考查学生对细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加以改进。正是深知教师不仅是辛勤的园丁,更是学生逐渐走入专业的领路人,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刘老师于莽莽苍原中点亮一抹微光,多年如一日,引领着一行又一行初入荒原的孩子,或许中途会不得以挥手再见,老师却怀着最美好的祈愿,始终注视着那群孩子远行的背影。
追寻自然 悟得真知
刘老师的教学风格淋漓尽致地向笔者展现着,笔者渴望着拨开这层薄纱窥探帘卷后的别样洞天。老师饶有兴致地娓娓道来:“工作之余,日常生活中热爱攀登、看电影、听音乐,还格外青睐于听评书”。讲到这里,刘老师拉紧了五官,神色正式地解释,工作和学习并非是绝对隔离的,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如日常看电影时会激发教学灵感,爬山类户外运动在走进自然之时一些随处观察到的科学现象会激发求知欲,或许科研探索灵感就油然而生。思量中,刘老师提出了自己的处世观“道法自然”,并认为从自然中可以获悉生活启示,追溯问题源头,在实践中寻升,科学如此,生活理应同此。或许,生活的本质不在于如同烈火中爆裂的油滴般轰轰烈烈,而在于如同山涧水般的平凡长流。融身自然,去寻求自然赐予的启示,方是生活的真谛。
钟表的指针悄无声息地走过一圈一圈,此次采访也接近尾声,当笔者问对当今大学生的看法与建议时,刘老师此刻的神情变得有些严肃,微微黯然片刻,说道:“平心而论,当今时代国内有一些大学生现在过得太舒服,自以为过了高考的独木桥便百事无忧,实则不然。我经常关注国外像麻省理工类似学校的公开课,他们课程容量很大,课程任务重,基本上是学生自己课下钻研书籍,泡图书馆独立完成课题任务的。而反观我们呢?”笔者一行人感到震撼的同时也是很愧疚,“当今的大学生在本来应该奋斗的阶段却选择了安逸,真的很让人痛心,你们这时候应该是最有精气神,最应该不顾头破血流地往前冲的,为什么不去得一次奖学金,参加一次专业竞赛,甚至是拓展一门技能呢?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然,剑尚未佩妥,转眼便江湖了,多么遗憾!老师真心希望每一位同学毕业都能此去前程似锦,相逢仍旧如故。”
采访已结束,但愿刘老师耐人寻味的话语会让“过得太舒服”的我们时时刻刻警铃大作!感谢刘老师!祝愿刘老师在教学科研路上再续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