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去,我的2018完美映证了“计划赶不上变化”。明明自己事前做好了规划,可到了实际情况中,总有一些问题出现,迫使我不得不去更改计划。
就从2018年年初说起吧,作为一个高三生,我只能享有10天左右的假期,放假前我就制定了完整的学习方案:四天将笔头作业做完,过年玩两天,剩下的几天复习功课。结果,我的寒假除了两天玩得很高兴外其他几天都沉浸在笔头作业中,没办法只能带到亲戚家去写,亲戚还夸我学习认真,真是哭笑不得。而复习功课的计划也毁于时间不足。
开学后,我顺应潮流,制定了个升学计划:要在江苏省上一个男女比例优秀的211。副科的一个C瞬间将我打回了原型,不仅出了省还来到了男女比例让人害怕的商学院。不过,既来之则安之,才过了没几天安稳日子,我便在父母的支持下报了个班,成功被录取后,我转班了。不禁感叹一句,世事变化无常,而生活终于对我“下手”了。
要从管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计划赶不上变化”,就要涉及计划工作的四个原理:限定因素原理、许诺原理、灵活原理、改变航道原理。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计划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总有一些限定因素阻碍计划的实现,不能及时对妨碍计划实现的因素进行识别,分析,控制,就会导致“计划赶不上变化”;而有一部分人喜欢将目标设置的很空很大,想以比来彰显自己的决心和信心,但计划期限确定问题,许诺越大,实现许诺的时间越长,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小;造成“计划赶不上变化”还可能由于主体在制定计划时,没有量力而行,留有余地;当然了,实施计划就像在海中行驶巨轮,如果掌舵者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没有及时修正方向,重新确定计划,就会赶不上变化。
那既然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们还有必要去计划吗?答案是肯定的。
计划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赶上变化,而是去适应变化。制定计划是为了实现某个既定目标,在执行目标的过程中会突发一些小状况,不得已只能改变时间,方法,但是最终的目标没有改变,从这个意义上看,没有赶上变化的计划是成功的。我们都不是先知,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及时制定计划可以带来心灵上的安全感,客观上也可以减少外来变化带来的冲击,促使我们适应变化。
变化的出现是经验的积累,而不是个体无法实现计划的借口。这世界唯一不变的事就是变化,他的出现使丰富我们制定计划的经验成为可能,最后制定计划的行为变得更加成熟。变化和计划是对立的,却又相互促进,计划在变化中学习。但有些个体因为自己掌控变化的能力不够,就将失败归因于“计划赶不上变化”,这句话不仅不能让问题得到解决,反而会消磨我们的意志,知乎上有句话说的很好“不怕别人放弃你,就怕自己放弃自己,还千般有理。”
计划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去考虑变化的存在,从而完善计划。我们需要明白的是,计划的修正和变动都不是失败的表现,这只是另一条通往罗马的大路。
我们不仅要制定计划,我们更要学会用接纳的心态面对变化。新的一年到来了,你,做好2019年计划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