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2月18日,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长江学者杜泽逊教授应邀来文学院作了“版本学与校勘学的依存关系——以《尚书注疏》校勘为例”的学术报告。学院古代文学、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的师生们参加了报告会,张兵院长主持。
杜泽逊教授从阮刻《十三经注疏》校勘记谈起,介绍了2018年度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五经正义〉汇校与研究》的缘由和前期积淀。报告以《尚书·舜典》中伪孔注“刚失之虐,简失之傲”在嘉庆二十年南昌府学本、清武英殿、清四库全书、明汲古阁本、明万历国子监本、明福建李元阳本、明永乐本、元刊明修十行本、宋魏县尉宅本、宋刊八行本、李盛铎藏宋经注本、宋王朋甫本以及宋纂图互注本《舜典》注疏中的文字和体式变化,结合日本山井鼎《七经孟子考问》的引文和卢文弨《群书拾补》和阮元校记,认为原应作“刚失入虐,简失入傲”。通过这个实例,分析了诸版本之间的优劣和源流;强调应弄清版本发展的线索和历史,校勘才能形成完整信息链,判断文字变化的脉络。版本、校勘是相互依赖的。张兵院长在总结中指出,杜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生动形象,通过实例说明版本研究在“文本断代、辨别优劣、建立谱系”方面的重要作用,启发我们注重长期积累、养成持之以恒的学术精神。(文学院 何家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