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龙山绿色经济研究中心”为山东省首批重点新型智库之一,主要从事绿色经济政策、绿色产业发展、绿色金融创新、绿色经济核算等的研究。中心自成立后,一直致力于开展与绿色经济相关的发展战略研究、政策研究、决策咨询研究等,并力争推出一批具有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效能的研究成果,为山东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模式转型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相关智力支持。
一、中心建设简况
“山东龙山绿色经济研究中心”于2016年6月申请立项,并于2016年9月获得批复。2016年12月召开“山东龙山绿色经济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智库建设研讨会。此后,中心制定了《龙山绿色经济研究中心优秀研究成果奖励办法》《龙山绿色经济研究中心财务管理办法》《龙山绿色经济研究中心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设立了绿色经济政策研究所、绿色产业发展研究所、绿色金融创新研究所、绿色经济核算研究所等,聘用了一批专职和兼职研究人员,并明确了人员分工。同时,中心与美国康奈尔大学、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外同行建立了合作关系,形成了立足前沿、互联互通和开放的研究网络,确保中心能够接触到最新的学术思想、观点和方法等。为了突出智库的实务特色,中心广泛联络,在多个城市建立了重点调研基地,为研究人员开展实地调研创造了条件。另外,中心建设了“山东龙山绿色经济研究中心”网站和微信平台,利用网站和微信平台展示和反映中心信息和成果,扩大了中心的社会影响力。
二、中心学术活动简况
中心成立后,研究人员先后到省内的青岛、威海、烟台、潍坊、淄博以及贵州省、天津市、湖北省、陕西省等地调研绿色经济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针对绿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撰写了相关调研报告,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得到了省领导、当地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2018年5月,中心设立了公开招标项目,确定2018年招标主题为“资源、资本与山东经济新动能”,随后进行了公开招标。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山东财经大学等多所高校的教授中标,目前项目已经完成。
在学术交流方面,2017年1月,中心协办的“生态产权交易与相关金融创新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召开,武汉大学齐绍洲教授、香港城市大学的张晓玲副教授、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中心柴麒敏博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范小杉博士等发表了主题演讲,来自境内外的7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2017年6月,中心协办的“第二届生态文明审计理论创新发展论坛暨2017当代会计两岸研讨会”在济南召开,中国审计学会副会长刘力云、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谢志华、台湾政治大学马秀如教授、西南财经大学蔡春教授、兰州大学杨肃昌教授、台湾淡江大学会计系主任颜信辉教授等发表了主题演讲,来自境内外的1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2017年3-9月,中心主办了6次自然资源资本化前沿讲座,分别由美国康奈尔大学李善军教授、日本名古屋大学薛进军教授、山东科技大学段治平教授及中心的张伟教授、廖显春教授等主讲,参加者包括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及研究生等。2018年4-5月,中心先后邀请南京大学张炳教授、日本岛根大学柳小正研究员、香港城市大学张晓玲副教授来中心讲学,三位学者分别做了《生态产权交易的机理及政策建议》《日本非常规油气开发的现状、影响及政策建议》和《重构绿色发展理论:空间、尺度与治理》的学术报告,参加者为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及研究生等。
三、中心研究成果简况
(一)研究项目简况
目前,中心主要成员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2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1项;横向项目立项20余项。2017年中心主要成员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居民、企业及政府博弈下的中国绿色福利提升路径研究”成功立项。2018年中心主要成员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功立项4项,分别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群雾霾污染的溢出效应与协同治理研究”“全球制造业重心转移的温室气体‘隧道模型’与环境效应研究”“20世纪美国消费‘绿色转型’及其规律研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中国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战略研究”。
(二)研究成果简况
近几年来,中心主要成员在《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金融研究》《会计研究》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158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2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
中心张伟教授等撰写的《支持生态权益交易:地方金融业“突围”的重要路径》、张振鹏教授撰写的《关于我省创建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的建议》、王爱国教授等撰写的《加紧探索与创新,强化山东省生态文明审计的几点建议》先后获得中共山东省委刘家义书记的批示。张伟教授撰写的政策建议报告《发展绿色金融,培育激发山东新动能》在呈报给省领导之后,得到了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龚正,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群,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王清宪等多位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此外,朱孔来教授等撰写的《对智库高端人才应实行聘任制并开展绩效考核的建议》也得到了相关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
张伟教授等撰写的《关于促进山东绿色金融发展的建议》在提交给山东省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之后,得到了省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的回复,认为所提建议操作性和前瞻性强,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在推动创建绿色金融创新试验区等工作中,将充分吸收借鉴有关建议。
张伟教授等撰写的《发展用煤权交易是治理京津冀雾霾污染的重要途径》在提交给天津市之后,得到了天津市商务委员会的回复,认为该报告符合京津冀雾霾治理的现实,是一项具有可操作性的报告,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吸收有关建议。
(三)成果获奖简况
近几年来,中心主要成员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2项。
在山东省第三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中心主要成员获得三项优秀成果奖。其中,《低碳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研究》获得一等奖,《环境税的区域节能减排效果及经济影响分析》和Current Status and Prediction of Major Atmospheric Emissions from Coal-Fired Power Plants in Shandong Province,China分别获得二等奖。
四、中心未来规划
(一)总体规划
遵循“汇聚一流英才、建设一流中心、推出一流成果、打造一流品牌、体现一流水准”的发展理念,通过反映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诉求,承担接受重大委托项目,聚焦绿色经济政策、产业、金融、核算等领域的问题,在服务决策、政策咨询和国家战略研究中发挥重大作用。
(二)具体规划
一是凝聚人才,加强智库队伍建设。在建设期内,充分利用好合作单位的学科优势和平台,实施“项目、人才、团队、基地”一体化智库建设,不断引进高层次专家和优秀博士毕业生,造就一批一流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和拔尖创新人才,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高层次、高素质智库专家团队。
二是创建品牌,扩大智库社会影响。围绕绿色经济政策、绿色产业发展、绿色金融创新、绿色经济核算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形成系列化、序列化的决策咨询研究体系;建设资料库、数据库、人才库,完善智库资源;整合现有学术会议资源,举办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创建绿色经济发展智库品牌,扩大智库的社会影响。
三是服务决策,推出一批智库成果。首先,立足山东,放眼全国,以承担政府和企业重大委托课题为抓手,根据自身优势,推出一批反映时代前沿、具有前瞻性的高水平政策研究成果,在全国范围发出山东的声音;其次,提高咨询水平,不断增强分析高质量信息与数据的能力,能够对山东绿色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做出精准而快速的反应与应对,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为决策科学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