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园丁添秀色 春雨润桃李——访山东省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李欣老师

作者: 来源: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胡玥 陈佳欣   发表日期:2018-12-13    

在这个象征着收获的季节,学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青年教师李欣在2018年山东省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凭借自身过硬的专业水准和兢兢业业的职业精神摘得理科组一等奖。该赛事由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教育工会主办,山东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承办,涵盖全省138所高校,是高等学校教师教学水平较权威的评比认定。

李欣老师于山东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目前担任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大学物理教学中心副主任一职。任教以来,李欣老师先后获得济南大学青年教学能手,校级优秀教师、山东省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等诸多奖项。李老师主持和参与省级高校教改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校级项目等十余项教研项目,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省级以上科研项目。近几年,李老师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以及教研文章近10篇,并受邀给参加“省属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省级培训班”的学员培训,进行教学展示和经验交流。

以赛促教 一路同行

“参赛过程虽然辛苦,但是对我来说却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它促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要以学生的知识需求为出发点,研究教学环节中的细节并深入地打磨教学中的语言,促使我挖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让我对教学内容不断理解并反思教学中的短板,弥补不足,提高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李老师提到,参赛过程可以说在最大程度上体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升”的比赛宗旨。

谈到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李欣老师认为这是一个提升自我的契机。“对于获得本次参加省级比赛的机会,我虽有欣喜,但更多的是压力。”但李老师坚信“有压力才有动力、才有突破、才能进步”,保持着众里寻他千百度的韧劲、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毅力、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将此次机会牢牢把握在手中。虽然比赛的讲课时间只有二十分钟,但它是李老师从教六年来教学经历的缩影和教学经验的沉淀,这二十分钟体现了教学工作“十年磨一剑”的刻苦和坚韧。

热爱教学也是李欣老师能获此次奖项的动力。她说,报名参加学校选拔的初衷是基于对教学的浓厚兴趣。李老师认为自己对教学的兴趣、历练和收获,源于学院对教学重视和鼓励的浓厚氛围。“收获良师,指引方向,收获益友,共同促进。有幸的是二者我都拥有。”李欣老师提到,从她的启蒙教师、指导她教学的省级教学名师王少清院长,到支持她参赛的学院同事,都给予了她很多的帮助、指导和关心。李欣老师认为,个人成绩的获得和进步绝离不开学院各级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帮助,从事教学以来取得的点滴成绩是她与前辈以及其他教师请教、沟通息息相关的。

立德树人 艺术教学

李欣老师对于教学有着自己的见解。她认为不必过多关注学生的应试能力,应该将物理思想传递给学生,通过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培养学生总结梳理、推导演绎的能力。她认为掌握迁移能力能使学生受益终身。让学生意识到物理是探索世界根本的一门学科比仅仅教授一个个知识点更有价值。同时,她认为在教学中切勿墨守成规,要有所创新,善于将时事要闻、奇闻轶事结合到教学中,建立起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桥梁。让学生意识到物理是源于生活、源于实际的一门学科,要在生活中感知物理,在物理学习中生活。

李欣老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了解不再只局限于课本,而是以兴趣为驱动促使他们对物理奥妙世界的探索。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

提及职业成就感时,李欣老师有感而发。她说,当一个知识点被精心巧妙地设计,并延伸到书本之外,获得学生认可和共鸣时,是最快乐的。当一堂课学生能紧跟思路,徜徉在物理海洋,并享受着物理学严谨又巧妙的逻辑思维,是最令人满足的。在采访中,李欣老师提到了托尔斯泰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一个老师能够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对于李欣老师来说,学生的认可,尤其非物理学院的学生的认可和喜爱,便是她职业幸福感的来源。“站上讲台,就浑身充满力量,再多的烦恼和劳累都能抛之脑后。”

李老师爱她的学生,也爱她的教育工作。作为一位教师,李老师追求永无止境,并且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运用到基础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一起进步,教学相长。她坚信“上好一堂课易,上好每一堂课却很难。”她认为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就要在平凡的工作中彰显不平凡的精神。

不计辛勤一砚寒

“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枝残,种花容易树人难”。李老师说,想成为一名好教师要比常人多付出,工作之余属于自己的时间少之又少。讲一堂课,看似只有100分钟,却集合了对教材的把握、思路的梳理、实例的扩充、前沿的搜集、学习规律的了解、学生的因材施教,还有教学工具的使用、语言神态等等,背后需要付出几十倍的努力和时间。尤其是对于很经典很基础的知识,讲授方式更是需要不断提升和与时俱进。而要进一步做教研,将教学这种课堂行为提升到系统的理论研究更是需要不断充电,吸纳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

李欣老师说,平时的生活与工作无法区分,习惯了下班将任务带回家,假期保持上班状态,难免无暇照顾家庭,极少陪伴家人。每当此时,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也是激励李欣老师努力工作的动力之一。

李老师说,她相信,像她一样的老师不在少数。因为对职业的热爱,有很少的时间陪伴家人。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能利用每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在幽暗灯光下,电脑屏幕前,进行提高自我的学习。虽辛苦,仍无悔。

春风化雨 辛勤耕耘

李欣老师认为,一个优秀的大学生要坚守学生本职,夯实知识基础,学用结合、知行统一,不能浮于表面,要防止浅尝辄止、一知半解;同时也要做到全面发展,努力适应社会,真正实现以学明智、以学立德、以学成才。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当代大学生应该将有限的四年大学时光,用在认识自我和发展自我上。同学们要努力地自我探索,包括培养兴趣,增长知识,提升技能,发展能力,同时要尽早接触科研领域,开拓自己的视野。培养科学素养。李欣老师说:“大学生要始终保持独立之思想,疑问之精神,善于甄别思考,努力学到真学问,识得真道理。”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知识点,每一堂精彩的课,都是老师赠予我们成长成才路上最珍贵的礼物。

李欣老师在教学工作上的付出得到了学生、学校和社会的认可。李欣老师说:“守秩如行路,行十里者众、行百里者寡、行终生者鲜。我会不忘初心,以学生为本,对照榜样找差距、瞄准先进争一流”。我们衷心祝愿李老师在未来的教学道路中会取得更多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