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以最初的心 走最远的路——访山东省会展行业创意设计竞赛一等奖获奖团队

作者: 来源:历史与文化产业学院 王晓文 孙寒 蒋飞扬   发表日期:2018-12-06    

正如冰心所言:“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日复一日的积累和坚持。

近日,山东省会展行业创意设计竞赛结果公布后,来自历史与文化产业学院的任建平、孙越、崔佳伟、孙雅文获得一等奖。笔者对这支队伍进行了采访,聆听他们与会展行业创意设计竞赛的故事。

戮力同心 其利断金

《淮南子·兵略训》有云:“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团队协作在比赛中显得尤为重要。这个由四个人组成的队伍,分别来自旅游、艺管、传媒三个不同的专业。“我们四个一直都是很好的朋友,对于彼此的思维方式比较适应,队伍的组建也一拍即合。”孙越告诉笔者。

从赛程下发到决定参赛,也不过短短两三天,对于课题的选择,四人和老师经过多次商讨,考虑到会展会议需要一些会展的专业知识,凭着扬长避短的原则,他们最终敲定了《青岛上合峰会后的会展城市营销》作为题目。题目看似很宏大,但实际上更符合团队的风格,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在项目设计中四人分工明确,发挥每个人的优势,集思广益,每个人都从自己专业角度思考问题。从项目的思路分析,到营销策划,其间也出现了很多困难,营销理念的分歧一度让策划案难以进行,“在思想的碰撞中出现分歧是很正常的,关键是怎么对待问题。”项目主要负责人任建平说,“我们就不停地协商,不停地调整,每个人都在为这个项目使劲,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方案,直到做到我们都满意为止。”因为比赛的紧迫,他们熬夜写策划,一起商讨到零点是常有的事。

每个比赛都不止是专业知识的比拼,也是团队合作的体现,在启程去青岛参加比赛之前,他们在教室排练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整个过程衔接流畅,保证不出一点差池。对于比赛,队员们一致重视的是怎么样呈现出一个好的作品,怎样精益求精地追求作品完美,而非把重点放在得奖上。在激烈的比赛中更需要的是这样一种平和的心态,才能把水平发挥出来。

别出机杼 饮水思源

当被问到如何面对诸多强大竞争对手时,大家坦然一笑。“出去比赛是一个不错的体验,所有的团队都面临着一样的竞争压力,面对着评委严苛专业的点评。”我们了解到,本次参赛的队伍有些团队用手指玩偶拍摄了短片,有的团队自己制作了动画,还有些选手把策划背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而该参赛团队获得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内容上的创新。郭台铭说过,“创新是将以知识融合经验提升制造科技的核心竞争力。”该参赛团队的参赛作品最大的闪光点就是内容上的新颖,以及某些颠覆常规的创意。在融合了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大胆创新,洞察细节,别出机杼,再加上两位指导老师细心,循循善诱的指导和大家互相的深入探讨,让他们的作品变得更好。

作为大四的学生,毕业已近在咫尺,他们都特别希望能在毕业之前留下一个好的作品,所以他们对这次参赛作品的每个细节都很在意。当作品最终被呈现出来的那一刻,笔者相信,那是充满幸福和自豪的感动。对于今后想要参赛的同学,他们也给出了自己真心的建议,“不管你写什么,一定要看三遍!看三遍!看三遍!看你喜不喜欢眼前的作品。”充满爱和真情,能将自己打动的作品,那就是成功的作品。

春风沐浴 一路同行

一个优秀的团队是离不开老师们的悉心指导的。同样,这支队伍也有两位优秀的老师在背后默默付出,她们就是王丽亚、顾方哲两位老师。当谈起在指导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事情时,王丽亚老师回忆道:“比赛的通知是暑假时才发出的,留给他们准备的时间非常短。我也是一直在鼓励他们,给他们树立参赛的信心。”是啊,不论遇到再大的困难,只要有老师温暖的鼓励,阴雨总会变成晴天。这个团队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并非偶然,是因为他们各有所长,有的队员有创意、脑洞大,有的队员文本功底好、擅长文案写作,各项技能配合在一起,积水成渊,才让这个团队的实力达到巅峰。“他们项目每前进一步,都会来找老师沟通;也特别勤奋,光是讲演PPT,一晚上就要练三四遍。”王丽亚老师欣慰地说道。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老师都会记在心里,并打心底地为他们骄傲。老师的悉心指导,指引这个团队步入正轨,迈向成功。

王丽亚老师也为有志于参加各类行业比赛的同学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坚实的积累,其次要对行业进行长期观察,结合自己的专业参加比赛,最后要选择自己擅长的方面进行研究。

采访的最后,团队成员都不约而同地表示:最应该感谢的王丽亚和顾方哲两位指导老师,还有会展旅游系老师们的指导和照顾。饮水思源,老师们是他们成功之后最真切想要感谢的人。带着这份感恩,带着这份力量,笔者相信,在未来,他们依旧会带着感恩和勇气出发,一路高歌,经历生命中每一个精彩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