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绕着“自我”画圈圈——大学生思维半径小析

作者:昃昱 来源:   发表日期:2003-12-31    

布告栏上热血青年爱国励志的号召很快被培训招工的海报淹没;思想课上老师激昂的演说也吸引不了学子们埋头苦读外语的目光;虚拟社区中热烈的讨论离不开风花雪月、怨天尤人和插科打诨的主题。凡此种种,我们或许已经熟视无睹,或许觉得不以为然,或许有点不好意思,暗骂笔者小题大做、夸张极端,然而当我们从书山题海或花前月下茫然抬头四顾时,想到此,是否心中也会升起些许疑问:“今天的大学生是怎么了﹖”

我们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沟通世界,洞察大洋彼岸NBA赛场的风云变幻、好莱坞的爱恨情仇,却无意关注美国的对华政策和贸易进出口额:我们对日剧动漫台词耳熟能详,对日本名牌电子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却不愿承认日本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懒得思考日本经济崛起的动力和腾飞的原因。或者有人说那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我们还没有必要背负这样的沉重。那么,就在日常生活中,又有几个人能够主动向需要帮助的陌生人甚至是同学伸出援手,或者仅仅是随手做一做扶起倒成一片的自行车这样的小事儿呢﹖如果我们勇于自省,那么也一定会奇怪:为什么我们了解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渴望了解的热情却越来越少﹖为什么我们接触的知识越来越多,引发的思考却越来越少﹖为什么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思维的半径却越来越小了﹖

“以自我为中心”大概是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之一。很多同学是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思维与行为已成为习惯。只对自己相关的事物感兴趣,围绕着自我生活编起了“起居注”,只要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事,我就不关心,好像成了生活的旁观者。这样思维便只能被圈在这个以自己为圆心,以日常生活为半径的小圈子中,画地为牢,正如一头被栓在“自我”这棵树干上的雄狮,被太短的绳索拘束,很难大有作为。然而请相信,你是一个世界,但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然而独生子女不应该是自私自利的代名词,以自我为中心也只是大学生们思维半径缩短、社会意识淡漠的内在原因之一,同时,也有外在原因不容忽略:随着高校的扩招,越来越多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涌入社会,社会竞争的增强、个人发展压力增大、大学生就业压力等现实问题,使大学生不得不将关注的焦点和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自我发展,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素质之上。在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如今大学生们更加务实,更加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就业问题成为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用人单位更关心的是专业成绩和英语、计算机的等级证书,对一个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思想素质则无从考察,自然也不会成为选择的标准。因此对于“务实”的部分大学生来说,成为一个“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或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慷慨青年,远不如老老实实坐在教室里做几套四级模拟题来得实惠。其实也许未必不曾有过这个志气,只是现实的压力给我们太多“没时间”、“没机会”、“没心情”的理由。

然而富兰克林曾不无羡慕地说过,“青年人身上最宝贵的便是他们开阔的思维和对事物的热情”。作为青年人的我们——大学生,本应该带着饱满的热情和活力,成为这个社会最敏感的神经末梢,最无私的建设者和最大胆的改革者。然而我们却局限住了自己的思维和视野。其实,为何不放飞拘谨的思维,开阔狭隘的视野,让自己多一些对社会的关注和责任、多一些对他人的理解和关心、多一些对自我的批评内省、多一些单纯、激动、热烈、甚至不成熟的思索。哪怕有失偏颇,却一定可以得到启迪;即使受了挫折,也不枉青春一场。不再围绕自我打转,不再拘束思维的半径,年轻的心定会画出道道美丽的弧,好像天边多彩的虹,闪烁出年轻和梦想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