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高教探索

作者: 来源:   发表日期:2022-10-20    

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国家金课

   “认识武汉·大国工业是武汉理工大学课程团队对标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金课标准,精心打造的一门线上线下混合式通识创新课程。课程近三年8期评教分均分92.03(满分92.5),线上慕课近4万人参与学习,每期都获五星满意度评价。2020年获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2021年获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教学示范课程荣誉。

呈现高阶性

工业人文两交融转识成智

   “认识武汉·大国工业课程以武汉的城市历史和近代工业进程为线索,结合我国材料、交通、汽车、信息通信等行业的历史发展与升级转型,以九省通衢的国之大城对话百年沧桑的工业智识,融汇市情、国情、社情,以一城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以一城之奋斗见证时代中国之伟大。在教学目标上,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科技历史与人文精神两相织,潜移默化推动转识成智。通过将伟大社会主义工业成就与爱国主义、大国重器与创新教育、工匠精神与劳动教育融合,真正做到立德树人润物细无声。

课程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情感价值培养三方面彰显高阶性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上,依托学校新工科的教学科研优势资源,依工强文、以文化人,全面拓宽学生多学科视野,提升学生跨学科知识储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方法能力目标上,培养学生深度学习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实践与创新相互支撑的能力、专业与道德深度融合的能力。情感价值目标上,将课程思政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高阶价值思维,培养学生对祖国的高度忠诚感、对祖国伟大成就的认同感、对祖国未来发展的责任感。

课程设计了927节内容,形成完整教学逻辑与科学教学体系。以第六章桥都传奇公开课大桥:天堑飞渡 长虹在天为例,本课教学以中国桥梁事业的百年发展为中心内容,通过历史叙事回溯抗战时期炸毁又复建的钱塘江大桥、新中国一代传奇的武汉长江大桥、世界级工程的港珠澳大桥这几个中国桥梁建筑史上的重要案例,揭示我国桥梁事业从落后到赶超的历史逻辑,同时凸显中国建桥人的奋斗历程和家国情怀。

突出创新性

架构融课堂教学新模式

课程在教学内容形式上突出创新性。一方面,全面整合教学资源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过程按照线上自主学习”“翻转课堂授课”“专家专题讲座”“课外实践活动四个环节展开。线下主课堂由专职思政课教师团队与相关专家联合授课,以专题讲座形式呈现。邀请顶尖科研专家、学科带头人,也邀请资深校友、政府部门负责人等,采用主持人(15分钟)+理论专家主讲(50分钟)+实践专家主讲(50分钟)+专家对话(20分钟)授课模式,实现从单向传输课堂到单向引导+双向沟通+多方互动课堂的改变。

另一方面,全面整合校社资源,架构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协同育人的融课堂教学模式,海纳百川精准滴灌渗透融合,借由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校内外人员互动,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与全过程育人的泛在学习局面。

汇聚顶级学科百年底蕴充实课内课外。依托学校新工科的优势资源,集合优势学科的顶尖力量,产学研三结合。构建主课堂+”立体教学模式,配套多层次教学团队、多基地辅助场景,拓展课外教学时空。

集合科教区域优势资源共建校内校外。校内课堂,建设跨区域、跨领域、多层次、多类型的专题专家库。校外课堂,培育校外定点实践基地、思政课创新基地等,高校顶尖理论教育资源与社会优质实践资源贯穿配合。

拓展教育教学新时空打造线上线下。全媒体教学技术手段融合应用,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慕课教学深度融合,利用好沉浸式智慧教室综合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教学相长,也锻炼课程团队教师,培育课程发展的增长点

增加挑战度

锻造师、生、课成长共同体

在增进学生良好学习体验、着力培养学生素质的同时,还要想办法增加课程挑战度。课程团队创设了以社会实践基地、教师发展中心、师生研学中心、虚拟教研室为主的思政课教学创新平台,积极锻造师、生、课成长共同体。

社会实践基地,鼓励学生投入走出去社会实践活动。目前已建设了7个课程定点社会实践基地,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交并分享实践报告,合理设计评分机制,提高实践成绩分数权重,多元考核。

教师发展中心,全面运用新媒体技术,综合利用图片、视频、数据等多样素材,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同时突出教师引导作用,通过名师教学培训与竞赛机制,协同备课、磨课、提高课,打造教学一线大先生

师生研学中心,凸显学生中心地位,师生一体研学,不断发掘每课主题及环节设计上的巧思、深意、爆点,提升教学吸引力、感染力。同时形成教学支撑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良性循环。

虚拟教研室,以课堂为阵地完善课堂坐标系,跨学科、跨学校与跨地区,利用名师引导、竞赛推动的进阶式训练,积极开展师资培训和学生竞赛指导,师生一体发展,让课程成为持续发力的教育教学孵化器,营造学习氛围,在培育课程的同时培育人。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295日 余佳 作者单位系武汉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