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情深深意浓浓

作者: 来源:傅先河   发表日期:2019-12-26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1994年春天,偶遇《中国检察报》(《检察日报》前身),本就喜欢读报的我对她一见钟情、爱不释手,特别是文学副刊上的文章清新优美、可读性强、生活气息浓,非常符合我的口味。从此,我经常找来仔细品读,通过读她,对检察院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进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向往。8月的一天,《济南日报》刊登了检察机关增编补员、面向社会招考的消息——济南市历城区人民检察院增编补员17人。

“莫非真的与检察院有缘”,“春心萌动”的我悄悄地报了名。9月笔试、10月面试,随后是体检、政审,一路“绿灯”。1994年12月,我幸运地成为了济南市历城区人民检察院的一员。

进院后,我开始尝试投稿并陆陆续续发表了许多稿件,但向非常有影响力的国家级大报——《检察日报》投稿,作为一名基层检察干警,我连想都不敢想。然而,几年后,《检察日报》和我结下了深深的缘分。

2001年4月,泉城济南春意盎然,正值“最美人间四月天”。一天上午同事喊我接电话,我拿起电话:“你好,你是历城区院的傅先河吗?我是《检察日报》驻山东记者站卢金增……”

《检察日报》的记者能给我打电话?!我既感到意外,又十分局促紧张,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但话筒里的声音亲切自然,我很快就缓过劲来,卢老师对我发表在《济南时报》上的一篇新闻稿件进行了全方位点评,建议我对稿件进行深度挖掘,在卢老师的具体指导下,几易其稿,稿件终于在《检察日报》发表并配了插图,占了整整一个版面,从二三百字的消息拓展成一篇几千字的通讯。随后卢老师经常与我联系,从选题、选材、题目的提炼、用语等等,不厌其烦地全程指导我,经过卢老师的几番点拨,我犹如醍醐灌顶,撰稿水平突飞猛进,写作激情也与日俱增,当年就在《检察日报》发表稿件十几篇,其中《警惕!驻外销售机构成为职务犯罪高发区》《公益单位职务犯罪不容忽视》《国有资产岂是唐僧肉》等稿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2002年5月,我光荣地参加了全国检察系统“优秀、骨干通讯员”培训班,期间,著名作家莫言应邀到班授课,就文学创作问题讲了自己感受和体会,他特别强调文学创作要大胆的联想。这次培训班对我很有启发和触动,引领我走上了业余文学创作的道路。我开始尝试文学创作,并不断有作品见诸报端。2002年12月,我被《检察日报》评为“全国百名优秀通讯员”,这是一项非常高的荣誉,作为一名基层检察干警,我万分高兴,万般珍惜。

2017年我开始向《检察日报》绿海副刊投稿,11月17日刊登了我的第一篇散文《我爱家乡的酸枣树》,随后又发表了《鞭炮声声》《柴火随想》《老家的野菊花》《周日偶得》《热热闹闹蒸年糕》等多篇散文。

我经历过调研室、监所检察、反贪局、公诉科、政治处、纪检监察等多个工作岗位,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我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2003年初,我花费一年的积蓄购买了电脑,练习打字、发电子邮件。同年9月被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2009年当选理事,2010年当选支部委员,2012年当选常务理事、副秘书长;2014年加入历城区首届“优秀传统文化志愿讲师团”;2017年加入山东散文学会;2018年加入山东诗词学会,山东省检察官文联,被《济南日报》聘为“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媒体观察员”、《爱济南》市民记者;2019年被选为《书香历城》阅读推广大使。多年来,我发表文学作品上千篇次,获奖几十次,成为小有名气的诗人作家。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检察日报》陪伴我走过二十五个春秋,早已融化到我的生命中,放长假期间,我会专门到单位去找她,与她默默地交流。

《检察日报》亦师亦友亦知音,读她千遍也不厌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