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激发梦想 让学习不再迷茫

作者: 来源:商学院 金丽   发表日期:2019-07-12    

感谢学校和教发中心提供这样难得又惊喜的学习过程。这次研学接触了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研究中潜心做事并做得非常成功而且谦虚、继续不懈探索的很棒的老师。受益匪浅,不虚此行。现在把自己所思所想写下与同行们交流。

1.我们要培养学生成为什么样子的人

传统大学课堂教育传授知识和知识体系,但知识体系在网络普及的今天唾手可得。从需求方讲,学生从大学走向社会需要什么变化、指导和帮助?从供给方讲,脱离工作现场太久的教师们制定培养方案和课程是否能与学生的需求相契合?这种需求和供给的碰撞应抛开专业的差异,寻找学生甚至是“人”的共同之处。在承认并尊重人性(懒惰、好奇、发泄、成就等)的基础上,建造正确的专业观、生活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各个专业形成知识体系之后,让学生懂得如何顺着人类的本性钻研、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有幸福感。

不论哪个专业的学生都应具有三种能力:适应时代的方法技能,包括数字、搜索、查询、形成知识体系和为社会所需要专业技能;与其他人交往沟通的技能,包括表达、沟通、团队、协作、关系构建维持技能;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创新技能,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审辩思维、创造欲望和行动。这些能力能使学生在未来时代不落伍并生活的有意义感、成功感和快乐感。学生应该成为这样子的人。

明确目标后,课堂不该“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知识体系为中心”,而是以“学生的诉求为中心、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学生遇到的现实问题为中心、学生要成为一个全方位发展的人为中心”。教师的工作重点是引导不谙世事的学生对真实世界的认知。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媒介,而是顺着人性方向,用现实中的现象、问题、解释、创意、方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梦想,引导和帮助学生自发地学习和思考,经历各种方法最终达到目标,获得(专业)成就感。

2.研究导向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学生学习过程比较

研究导向型教育的关键在于三个方面的改变:首先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认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而引导学生改变自己的学习认知和学习行为,同时学校或学院构筑相应的支撑环境和制度体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习的中心是“书”(知识体系)。教师在教“书”,学生在记忆和理解“书”,双方的关注点是“书”。在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中,学习的中心是“问题和现象的发现、分析和解决”,教师在领导“发现、分析和解决”的过程,学生在研究“发现、分析和解决”的过程,双方的关注点是“过程”。更重要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仅灌入“知识、科学、专业”,更重要的还有“道德、艺术、意识、宗教、情怀”;不仅有专业造诣和行业造诣,还有着高尚的品格与文化素养,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传统的教学模式针对的是外在的客观知识、技能,通常为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单向灌输;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做出的改变是内在的主观能动性,通常由教师指导下在实践和生活中的体验。以学生主体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注重素养和价值观、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团队合作。虽然可能在知识体系搭建的过程中会多花一些时间,但是传统被动的学习也并不能一定保证知识体系的完善。而研究导向型教学更能实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运作,让学生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

3.研究导向型教学的适用性和适用度

面临剧烈的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并不能说是“一无是处”。研究导向型教学关注“某一问题和现象”,问题和现象涉及的知识、方法都能在此模式中被运用得炉火纯青,但是却很难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完整的知识体系有时“相当重要”。在此基础上“问题和现象研究”将会更全面、更深刻、更具价值。完整的知识体系也恰恰是我们教师能够指导“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的坚实基础。

教育模式没有优劣只有适合。研究导向型模式不一定“好”,传统教学模式不一定“差”,分别适用于不同生源、不同选拔模式(国内和国外)、不同职业目标(比如教师就必须具有完整知识体系),各有所长。因材施教、因制度施教、因目标施教,两种模式结合使用才是最佳之策。

4.总结

学生是我们关注的中心。不关注教师、课本、知识和知识体系,我们只关注学生。教师对于学生进行激发,包括梦想、好奇心、情怀、责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最初的模仿、亲身的试错过程、反思并改进得出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特别要关注和鼓励学生“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在“提出一个好问题之后”,再来聚焦“很好地解决问题”。教师要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更要明白自己应该不做什么。我们激发梦想,责任和情怀,放手知识、合作和创新,给与学生充分的自由,从而不仅完善知识与知识体系,还完善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完善人格和人的价值体现,学生不仅在知识和能力上成为更好的自己,更是在世界观价值观中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