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地震预警系统 多一重保障

作者: 来源:文学院 黄晶晶   发表日期:2019-07-04    

今日,四川宜宾长宁地震登上微博热搜榜。尽管娱乐新闻一向是微博热搜的常客,但面对重大的自然灾害事件的发生,人们还是更为关注的。在全国各地人民纷纷祈福之时,一条“地震预警系统,伤亡人数少一半”的新闻映入了我的眼帘。

地震预警并不是地震预测或者预报,地震预报是对尚未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地震事件事先发出通告,而地震预警则是破坏性地震已经发生,抢在严重灾害形成之前发出的警告。尽管地震预报在全世界的范围内仍然是一大难题,但现今的科技技术,地震预警是完全有可能的。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如此,我们并不能完全夸大地震预警的效果。越是接近震中,能提供预警的时间就越短,而距震中远的则相反。也就是说,距震中远的逃跑的时间更长,伤亡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更小。

地震预警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我们一股信念的力量。那就是——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人类是有足够的能力去对抗它的,也是有足够的能力来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命安全的。再深一步说,就是我们可以去相信,也许是在近十年,或者五十年,或者更长时间,我们有可能实现地震预报系统的诞生。那么在地震发生时,能有更多的无辜群众可以迅速逃脱,以求得更大的生存率。

相比较科技上带来的可靠的安全感,各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的迅速动员带来的温暖和感动则又是另外的力量。这是一种来自人与人心灵间沟通的慰藉和安抚。这不得不让人想起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由于山体滑坡,道路受阻,救援部队徒步翻山越岭进入汶川。翻阅当时各种新闻报道,能看到众多感人至深的场景。千人献血,万人送别,军人的一句“我们早到一分钟,就能多抢救一名群众的生命”是他们的承诺和担当;累倒在现场的医疗部队,志愿者们疲惫却坚定的微笑;而在灾区外的全国各地纷纷自发捐款,捐物资。这份曾被外国媒体报道过的团结精神,也许是地震发生后,我们坚信希望的来源。至少我们知道,假若灾难发生,我们不会被放弃。我们被人记得,被人救援。我们得以相信生命之存在的价值——每一条生命,无论贫穷富贵,无论年老或是年幼,无论残疾或是健全——那些所有的一切被忽视。只有个体的生命价值被珍惜,被抢救。而这份精神,在中国经历的那么多次地震中,也被默默地传递下来。

而另一份心安,我认为来自我们自己的准备。生活在地震高发区的人们,应当学习较为完备的地震求生能力。学校,医院等等地方应当组织完整的地震逃生演习,不应当马虎对待,在平时要将防范地震的宣传做到位。另一方面,个人在自己的家中也应该准备一个救援包,未雨绸缪。这并不是一份可以被当作玩笑或者寻开心的“贪生怕死”的举动。《阿甘正传》里面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我们不具备占卜的预知能力,贪生怕死也不是什么可笑的事情。这是我们对生命的尊重,和活下去的渴求。要知道,地震虽然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发生的概率并不大,但是一旦它发生了,就是百分百的危险。日本几乎每个家庭都备有地震救灾包,里面放有安全帽,手套,防尘口罩,雨衣,最重要的,则是矿泉水和一些方便而不占空间的食物。同时,我们要记得能够躲避的三角区域,加强应变能力。这都是为了不测而做的准备。

灾难总是突然的,但准备却从来不会是错的。至少多准备一点,我们才能在灾难突然发生时,多一份心安,更多一份生存下去的希望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