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家教好故事——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

作者: 来源:学工新媒体中心   发表日期:2021-11-25    

每个孩子大概都像是一棵小树,在父母爱的浇灌下成长。

我的童年是相当丰富多彩,因为我父母几乎圆了我童年的所有梦想,他们满足我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也小心翼翼地保护我小时候内心的那个童话世界。所以时至今日,当我回忆起童年时,记忆都是温馨而又快乐的。

记得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我们放学都很早,作业也不是特别多,晚上会有很长的空闲时间。我生性贪玩,每次回家都会早早地写完作业腾出大量的时间去玩,那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加之年龄也小,自己一个人的时间就显得无聊而又漫长。直到一天,那也是平平无奇的我写完作业的一个晚上,我妈妈拿出了我的一大堆玩具,包括好多套积木,各种拼图,对我说,以后每天七点到八点,妈妈都会陪我做游戏。当时的那种开心我至今还记得。此后的每一晚上,天天如此,年年如此,我都会非常快乐。我和妈妈可以用积木在客厅搭出各种各样的建筑,也会搭得越来越复杂,甚至不舍得拆,要坚持留到第二天。玩具也不断更新迭代,从积木拼图到芭比娃娃,再到手工为芭比娃娃缝制衣服裙子,再到废物利用做各种实用的小物件……

我的妈妈每天都会陪我玩这件事情也成了小伙伴们羡慕的事,我也非常地得意和自豪,还常常幼稚地去炫耀。每天都能陪孩子玩游戏,一陪就是四五年的时间,的确是很难得的。后来,我问我妈妈,为什么会那么认真地去陪一个小屁孩玩,我妈妈说,对一个孩子来说,父母的时间陪伴和投入,远比物质要重要得多。到了长大后,我才知道,原来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像我一样在爸爸妈妈面前撒娇玩闹,可以要求爸爸妈妈陪我做游戏,也不是所有孩子的父母都能抽出这么多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去跟孩子玩耍,我想我是幸运的。

还有一件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事情。小时候的我,非常坚定地相信世界上有圣诞老人,为什么?因为我年年能收到他的礼物啊!每到了平安夜,我都会把新买的袜子放在床头上,并且许愿想要什么礼物。然后在迷迷糊糊中翻身时,枕边的包装纸总能发出那美妙的滋啦声,我就会立马爬起来,这是我一年中少有的不赖床的日子,然后飞速地抱着怀里的一大堆礼物叫嚷着跑出去给我爸爸妈妈看。每年圣诞时,我都想着不要睡觉,然后一睹圣诞老人的真容,可我每次都坚持到一半就睡着了,所以一直都没见到,还有点扫兴。直到我读六年级还是七年级的时候,在平安夜跟爸爸妈妈去超市,看见我爸爸悄悄买了一盒德芙巧克力。一开始我还没有在意,直到第二天它出现在我的床头,我才如梦惊醒!原来世界上没有圣诞老人,小孩子童话梦里的圣诞老人竟然都是父母,他们小心翼翼地呵护,一直让我在童话世界里快快乐乐地生活。有爸妈如斯,真的很幸福。

正是由于父母的陪伴和点点滴滴的付出,才有了我的茁壮成长。他们的付出,的的确确让我们的关系变得非常亲密融洽。从小到大,我对我的父母几乎是无话不谈,我有时是撒娇的小孩子,有时像他们多年的朋友。父母对我的尊重与爱让我更能体会到他们的感情。我认为父母可以更多一些相信孩子,再多给他们一些尊重,他们会更加体谅父母,更能体会到父母的不易。

这样的父母,呵护我成长,给予我支持,给我避风的港湾,也教给我做人的道理,我真是幸运。我没有理由不爱他们,没有理由不热爱生活。我想,从心底里去爱父母才能称之为“孝”,很显然,我的父母已经教会我了。(心理2002班 张耀方)

家风家教是一种潜在的无形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常见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家教的烙印。

原生家庭的家风、家教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时候,爷爷就告诉我要懂得感恩,做人要诚实守信。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的一言一行所传递的信息蕴含在家教之中,塑造了孩子的人格,也决定了孩子人生的方向。

孩子是善于模仿与学习的。就拿读书来说,如果父母热爱读书,那么孩子也会学习父母的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不是单方面的,不应只停留在父母教育孩子、孩子接受教育的单一方面,父母应该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与孩子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让孩子意识到父母也不是完美的,也有缺点与不足,也需要改正错误,从而在家庭中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氛围,让孩子与父母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这样的家庭环境也有利于促进家庭的和谐。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和引导,也离不开家长的陪伴。家长的引导和陪伴对孩子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我读高中的时候,学校规定两周回家一次,但周末家长可以去学校看孩子。跟父母虽然不能每个星期都见面,但每到周末,我总会收到爸妈的爱。妈妈把带给我的东西放在传达室,每次都写下纸条,表达他们对我的关怀。现在想起来,仍旧感到温暖。(教管1802班)

谈起家庭教育,我粗略地将家庭教育分为“放养”和“圈养”两类。何为“放养”?我认为“放养”就是父母在孩子少年时期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减少对孩子的干预。不是不干预,而是只对孩子进行原则上的教育和规范。比如在我小时候,我的父亲很重视对我的时间观念的培养,可以出去玩,但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回家,迟到了就要罚站以此作为惩戒。时间观念作为规则,不遵守规则就要自己承担责任,这是我从“放养”式教育中学到的。

何为“圈养”?我认为限制孩子的天性,强迫孩子超越时间条件,要求孩子按成年人的标准被束缚。比如在小学阶段孩子最爱玩的时候就开始强迫孩子学习,背古诗背单词,大幅度对孩子的选择和行动进行干预。

我认为“圈养”教育的好处是可以让孩子迅速适应成长的环境,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他们也许会比“放养”的孩子成绩更为优异,所谓“赢在起跑线”。但不好之处在于,孩子与父母的矛盾会激化,会在孩子的青春叛逆期爆发,引发一系列家庭问题,甚至过度的“圈养”会让孩子缺乏创造力,产生偏激情绪,影响孩子的未来。“不放手”的家长,不论是处处照顾还是处处“控制”,是无法培养一个身心健全的人的。而“放养”教育则可以最大程度地尊重孩子的本性。“放养”教育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同时避免了激化孩子与父母之间因为教育方式而产生的矛盾,从而使家庭关系更加和睦。但“放养”也有不足之处,因孩子年龄小,心理尚未健全,在独自面对诱惑时,难以抵挡,容易误入歧途。

我算是在典型的“放养”式家庭教育中长大的,原因是我有一个好的父亲。小学阶段,我妈管我学习生活,那个时候我过的日子算是“圈养”式的,经常被逼着去学乐器、学书法等等,我妈对我的学习成绩要求也很高。高中时,父亲告诉我,当年是他很努力地跟我妈争取学习教育权,我才有如今“放养”的快乐日子。我爸说,他自己也是“放养”长大的,我的爷爷因为工作忙,很少对他进行管教,奶奶是个小学老师,思想比较开放。所以他明白,“放养”同样可以让孩子成长成才,过度的“圈养”会适得其反。如今我很认可我父亲的教育方式,我认为自己是个不错的人,我热爱生活,不是什么都好,也不是很聪明,但我很独立,我会自己思考,我懂得尊重他人。

“放养”还是“圈养”?我们无法硬性地要求家长只能二选一。孔子认为教育要“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生活环境,也许就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心理2003班 薛景天)

(来源:学工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