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家教好故事——美术与设计学院

作者: 来源:学工新媒体中心   发表日期:2021-06-17    

作为独生子女的母亲,我深切地感到教育孩子之艰辛。但毫无疑问,我是拿生命来爱孩子的,真心教育她成为一个身心健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人。我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育人心得。

一、读书——走上父母岗位前的培训

很多人为了做好一份工作去读书、学习、培训,但其实人生中哪一份工作会比做父母更重要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学习一下就盲目当父母,风险是很大的。从我怀孕到孩子出生、如今已成为大学生,我一直阅读有关教育孩子的文章、书籍以及和优秀孩子家长交流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孩子小时候,我经常带她去书店,几乎给她读完了儿童区所有的童话故事书;后来孩子会认字能独立读书时,我去读一些关于她年龄段的教育书籍并做一些摘记。她整个小学阶段的几乎所有空余时间,我们都是在书店度过的。到她上中学时,也到了青春期。我除了阅读该年龄段孩子的教育书籍、文章外,还购买了风靡全国的“樊登读书”会员卡,每天睡前听有关孩子教育的书,比如,《叛逆不是孩子的错》《让孩子远离焦虑》《母爱的羁绊》《养育女孩》《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不吼不叫》《正面管教》《父母的语言》《不管教的勇气》《解码青春期》《被忽视的孩子》《爱、金钱和孩子》《陪孩子终身成长》《为什么我的青春期孩子不和我说话》等等,这些书我是反反复复地听,有些书,如《正面管教》《不管教的勇气》,我还参加了线下讨论活动。通过这种教育方面的读书、听书,在和孩子相处时、在教育孩子时,我会多了几份耐心、平静。我的心是踏实的,我会更理解自己和孩子。的确,每次当亲子关系面临挑战时,唯有阅读有关教育方面的书籍让我焦躁的心得以平复,让我更加熟悉当父母的“业务”。当然,爱读书的孩子也不会差,孩子读书是一种自我教育。让孩子热爱读书,读有营养的书,是父母教育成功的一半。

二、陪伴——最长久的告白

独生子女,最怕的是没有玩伴、是孤独,况且还是孩子。但因为生计以及工作性质的原因,相当一部分家长无法陪在孩子身边。有研究发现教师子女在行为规范和学业成绩等方面的表现相对来说要好一些,除了教师的教育管理职业素养外,大概是与教师家长的陪伴、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分不开的。我经常对女儿说,我们家是教师家庭,或许比不上别人家有钱,但我们有时间陪伴你。从小到大,我力争陪她吃每餐饭,可以抓住一点时间聊聊天;每次考完试后,我都会陪着她,倾听她的心声、安慰她、鼓励她、为她指点迷津;我喜欢运动,白天工作忙,只能晚上去锻炼,但我一定会在她夜自修回来时回家;高三那年,她晚上基本上快十二点才睡,我也是等她睡了才能安心。我就是想让孩子知道,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处境有多艰难,有一盏灯会为她一直亮着,妈妈永远守候着她,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不孤单。对于独生子女来说,我们不仅是孩子的父母,也要做其亲密的朋友和玩伴。

三、边界——和善而坚定

“和善而坚定”这个理念是来自樊登读书《正面管教》,也称作“温柔地拒绝”,指的是凡事我们应给孩子定规矩、设边界,若孩子越出这个边界,我们不要情绪失控,应该坚定地说“不”、温柔地拒绝。假如孩子和我们顶嘴、不尊重我们时,“和善而坚定”的处理方式就是我们走开,到另一间屋里去。等大家情绪平复了,我们可以再找孩子谈一谈:“宝贝儿,很遗憾你生这么大的气。我尊重你的感受,但不能接受你刚才的态度。今后,每当你不尊重我时,我都会暂时回避。我爱你,愿意和你一起找出处理你怒气的方法,前提是当你能够尊重我时来告诉我”(来自《正面管教》)。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指的就是凡事总要有个规矩,不能乱来,孩子违反规矩,父母要不吼不叫、不恐吓威胁,而是要耐心地讲道理,“宜吾色,柔吾声”,温柔而坚定地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行为。关于玩手机、打游戏这个问题我也和孩子有过激烈的斗争,后来静下心分析了一下原因,觉得大的社会背景、周围的环境就是这样,你禁止孩子玩手机是“逆流而上”,是适得其反,况且玩手机也不全是坏处,只要和孩子定规矩、设边界,做父母的就可以“顺应民心”。我和孩子定的规则是:每个周末作业写完后可以有一小时的时间玩手机,这一个小时是先看新闻半小时、再打游戏半小时,超过一分钟,下周玩手机时间少五分钟,中学的六年一直如此,高三最后一学期由于课业负担较重,疫情期间孩子在家上网课,手机、电脑交给她自由支配,她也没有上网打过游戏。我知道孩子有考一个好点的大学的目标,完全想着学业,已经能管得住自己,能让手机为自己所用,做到了自律。

四、表达——有爱就要说出来

这里的表达包括孩子情绪的表达以及家长情绪的表达。孩子的喜怒哀乐、委屈、辩解等等,只要孩子在说话,你就不要插话,要耐心地倾听,让孩子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让孩子把话说完,如此,孩子会没有压抑的情绪,会精神轻松、平静,会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尊重,也就乐意和父母交流。其实,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和父母的交谈越来越少,如果父母简单粗暴地随意打断孩子、主观臆断,那么孩子注定再不愿意和父母交流。说到这里,我深觉惭愧,因为我性格比较急,当孩子出现什么状况时,我总是着急上火,等不到孩子把话说完,结果是孩子说孩子的,我说我的,都想让对方听自己说,结果两个人嗓门越说越大,情绪越来越激动,最后不是沟通解决问题而是争吵,是“鸡飞狗跳”、不欢而散。孩子有一肚子委屈,我是极度内疚、吃饭睡眠都受到影响。后来,也是通过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比如,上述樊登读书中提到的书籍,我的心平静了下来,我尝试里面的方法,不仅耐心让孩子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我也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比如妈妈对这件事也很生气、很着急或者很高兴等等。樊登先生说青春期的孩子好像要摆脱父母的束缚,实际上他们是在尝试看父母是否挽留他们,以此来验证父母是否依然还爱他们。每当孩子出状况时,孩子是很怕父母伤心的,实际上孩子对父母的爱不比父母爱孩子少。父母应该经常向孩子表达爱意,比如,“爱你,宝贝”“宝贝,无论你什么模样,我们永远支持你”等等诸如此类的“爱的表白”让孩子安心。我们中国人不善表达情感,但从现在开始,家长要做到“有爱就要说出来”,在严格要求孩子之后,在孩子脆弱的时候,要学着对孩子说出你的爱——无条件的爱,以让孩子自信、坚强。

总之,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个性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各家有各自的实际情况,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但是,我还是建议家长要多学习,把做家长当一份事业去做。(美术学2001班 刘逸朵家长)

作为一名家长,我从以下四个方面教导孩子:

一、有目标有理想有信念。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经常会告诉孩子你要树立一个目标,并且凭借自己的努力去一步步的实现自己的这个目标,也许你是一个大的目标,这时候就要分出一个个小的目标在自己的每一阶段去实现,去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实现。

二、要勇敢要善良。我引导孩子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勇敢地尝试,去面对,跌倒了不可怕,要有再次站起来的信心和勇气,不要被一次小挫折打倒,也不要因一时的失力而懊恼,要乐观勇敢地去面对自己遇到的事情,同学、朋友遇到困难时要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做一个善良的孩子,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三、要有毅力要坚持。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学会持之以恒,就像小时候我的孩子练习足球,我告诉他要练就要一直练下去,不要半途而废,现在足球成了孩子的爱好。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难题,我告诉孩子可以找我或者找老师解决,解决不了我们一起想办法,三个臭皮匠胜于诸葛亮,我们总有一天会将问题解决,但是不允许放弃,要有一颗持之以恒的上进心。

四、要有创新精神。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阶段都会对不同的事物产生不同的兴趣,我会引导着孩子去思考,要有自己的想法,比如说玩积木试试能不能不按照图纸自己去摆放,遇到什么问题自己先思考一下,按自己的想法去做,看看最后能不能成功,不要盲目地随大流,自己认定对的事情就要坚定地去做。

家长要尽量引导孩子走更少的弯路,更加快乐地生活。周末,我也会经常带着孩子去爬山或做其他运动,在活动过程中教育孩子学习新的东西,同时释放孩子的天性。闲暇时间,我会经常陪着孩子读书,培养他的爱好,让孩子体验书中人物做人做事的方法,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念。家长应当以身作则,先管好自己的一言一行再去要求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一些事情,往往能更好地引导孩子。(设计2001班 周昊健家长)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对此,我深有体会。我的父母都是老实本分、勤劳善良的农民,从小就教育我好好学习,鼓励我引导我长大了当一名教师回到家乡为人民服务,我的愿望真的实现了,我觉得很自豪,因此我也是以父母的标准来要求孩子的。

记得孩子上三年级的时候,小区里来了一群表演杂技的人,看到这些人表演很辛苦,儿子说,妈妈,这些人太辛苦了,我们给些钱吧。我们给艺人的孩子买了一本字典,他还和那小孩说要好好学习!我觉得儿子有一颗善良的心。儿子勇敢也很坚强,小时候,他学骑自行车,在一个转弯处跌倒了,看到腿流血,他害怕地哭了。我说男子汉不能哭!要不人家会笑话的。简单包了一下,他又开始练习,忘了疼痛。过了几天,儿子直接把辅助轮拆了,还不让大人在后面帮扶,几天的时间就学会了!有了这样的锻炼,儿子变得更加勇敢坚强,无论遇到什么事,自己都能处理得很好。

总之,我觉得作为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父母,更应该是良师益友,做到言传身教,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环艺1901班 王秀峰家长)

对孩子的教育,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或许成功的例子有很多,但也不乏失败的父母,最后真的是黔驴技穷,任其发展。我觉得对于孩子的教育应该分不同的阶段进行,母亲在每个阶段有着不同的角色。

孩童时代,这时候孩子能力小,所有的事件都依赖父母,这时候,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和无畏无惧的胆魄。

记得女儿刚刚蹒跚学步时,常常摔跟头,摔倒了就哭,边哭边斜着眼看我的反应。我看得出女儿摔得不重,故意不去扶她,并鼓励她自己站起来。刚开始时,女儿还抱有幻想,依旧以哭闹作武器,妄想博取我的心疼,见我不吃这一套,索性躺在地上放肆地假哭,我不给女儿一点希望,转身就走,这时女儿会恐惧地飞快爬起,拍拍身上的土急忙追赶我了。这样几次后,女儿再摔倒就会一声不吭地爬起来。

后来,女儿上了小学,学校离家不远,每天女儿都是自己去上学,有时也羡慕别的小朋友有家长接送,我便会鼓励她:“要做勇敢的孩子,有些路是需要自己走的。”

女儿放学回到家,我便教她洗一些小的物件,比如手绢,手套,小袜子之类。有时,女儿累了,烦了,便会撅起嘴巴,怨恨地看我几眼,目光里充满委屈,我装作没看见,暗暗和她较劲,每次都是以我的坚持告终。慢慢地,女儿也就养成了自己能洗的衣服绝不依赖别人的习惯。

女儿十二、三岁,吃完饭知道去洗碗,衣服脏了自己洗,我甚至开始教她炒菜和做一些针线活。有时候,女儿也挺委屈,看着有的同龄的伙伴们还在父母怀里撒娇,再想想自己,泪花便在眼眶里打转,低声嘟囔着:“没见过这么狠心的妈妈!”我听了,心里也酸酸的,可是转念一想,我不能这样半途而废,不能把女儿娇生惯养坏了。

第二阶段是孩子三观形成的最关键的青少年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多数处于逆反期,自我、自负、不知天高地厚,有豪情万丈的心气,却是语言的伟人、行动的矮子。但这时期的孩子正处于三观的初步形成时期,家长一定要做好引导工作。

在学习上要勤于沟通,要多倾听孩子的心声,要懂得孩子所需所求,了解孩子真正需要什么,不是一味地唠叨批评,要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其实孩子都想做好,但父母一开口,孩子就会表现出不耐烦,甚至有顶撞的行为,所以我们不如放手,尽量让孩子自己做主,管得多了,孩子反感,起不到作用。高中那三年,孩子说,不希望妈妈管她的学习,她自己知道怎么做。所以我就没有去管。

不干预,不等于不管不问,我们要时刻关注孩子成长的每一步,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正确引导。记得有一个阶段,孩子的班主任找到我说孩子的成绩下滑得厉害。经过我的侧面了解,原因是孩子迷恋小说,晚上看,白天课间写小说。找到病根就要对症下药,我思来想去,不能单刀直入,要旁敲侧击。我假装不知道情况,而是着意和孩子聊自己的高中时代,因为迷恋小说而耽误了学习,导致没有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现在想来很后悔;又和孩子聊文学,谈当下最重要的任务;聊理想,让孩子在舒缓的心情中发现自己的错误。没几天,我发现孩子的学习态度发生了很大的改观,还发现在她的日记本上用红笔重重地写着:“先做应该做的,再做自己喜欢做的。”看了孩子的转变,我很欣慰,这不就是成长吗?这表明孩子已经走向自我成长的道路,能够自己安排,自己考虑,自己调整了。

教育孩子不能光注重学习。在假期或周末,我们会经常出去走走,或远或近,或爬一座小山,或看看大海,开阔孩子的眼界,涤荡孩子的胸怀,丰富孩子的经历和阅历。在经历一些事时,看见一些美好,也看见一些丑陋,让孩子潜移默化地学会辨别是非,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在困难面前学会坚强,在刁难面前学会宽容;在遇见需要帮助的人面前要善良。

现在,孩子已经上了大学。一有机会,我依然会和她聊天,她会和我说她的困惑、烦恼、压力。我也经常和她讲自己的一些烦恼,她有时会安慰我,给我讲很多的道理,叮嘱我经常回家看看老人。我想我们在相互影响中共同成长着。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父母也要不断地成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教育孩子,不是靠嘴上唠叨完成的,是身体力行,是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满满的正能量!(国画1901班 赵梓媛家长)

作为父母,我们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看法与感悟:其一是放养式教育,其二便是穷养与富养。

所谓的放养并不是对于孩子的所作所为放任不管,将孩子放任在原生的环境中,这需要我们对如何处理好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与学习环境有一个较好的认识。家长是孩子朝夕相处的伙伴,家长的言行举止是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最初印象,所以家长尽可能地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科学、快乐的成长空间。让她看到夫妻之间的相互尊重,长幼之间的关爱互敬,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我们会规避消极负面的情绪,避免把工作中的烦恼和不愉快带回家中,带给孩子。同时在言行举止上,不应随意向孩子承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从小培养孩子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放养的关键是引导,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意识,引导孩子认识错误的存在。首先是习惯,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础,当习惯养成后,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就会变得有序。而当发现孩子的一些坏习惯或者坏行为时,我们会尝试着引导孩子,而不是一味地跟孩子说,你不能怎样怎样。有时候父母越是强势,越不让孩子干一件事情,孩子越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这并不利于双方的交流和沟通。其次是方式,引导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不生搬硬套他人的方法,不机械复刻他人的生活,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们并不过多地干预孩子想要干或者学的东西,同时在觉得有问题的时候侧面地提醒她,让她自己去决定到底应不应该做或者是否需要更改一下操作方式。当然,也会有出现纰漏的时候,可是毕竟是孩子自己做的决定,她自己不会埋怨他人,不会找借口为自己开脱,能够做到放平心态对待问题。

穷养与富养。俗话说 :“穷养儿,富养女”。我们会认为,穷养与富养应该结合着来,首先应该让孩子体会生活中的“穷养”,通过观念的引导、行为的操作让她养成坚强、独立、勤俭的各种品质,一定的挫折教育和适当的磨炼有助于她的成长。同时要给她精神上的“富养”,尽可能地提供更多的教育学习机会,多给她出去走走长见识的机会,让孩子开阔眼界,更加地自信自立,做一个有品位、有气质的女孩。以上这些是希望孩子能够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不依附他人,不为他人而活,有自我追求的孩子。常言道,养儿防老,或许我们的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但我们也在不断地学习,明白父母生养孩子并不应是为了孩子赡养自己,“养”与“养”不能形成一个闭环,孩子应该成长为独立存在的个体,不是家长的附属物。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但关键还在孩子自己。作为父母,我们只能是做好引导工作,切记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行加注到孩子的身上,这样不仅会造成孩子的反感和逆反,也不利于两代人的和谐。家和万事兴,家庭和谐了,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环艺1801班 王鑫洁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