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7-0818/(G)      2024年01月
05
总第819期



关闭


解读民族精神

作者: 来源:济南大学报   发表日期:2003-09-04    

民族精神很抽象,而抗击非典的整个过程就是一种具体表现。我们在团结互助、互相关爱、真情奉献当中迸发出的众志成城、和衷共济的精神就是一种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发展的,在发展中,精华的东西沉淀下来,传承下去,新时期的青年学子,就应该将这民族精神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我们的民族才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社科学院 马兆明)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它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继承性与创新性,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这种民族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品格和力量,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机和活力,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精神支柱。

回顾我们中华民族形成和繁衍的历史,不难看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同艰苦的自然条件作斗争,不断改善生存环境,逐步形成了勤劳勇敢的开拓进取精神和刚健有为的自强精神;中华儿女培养起“兼容并包”、“中华一体”、“协和万邦”的理想;培养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操,孕育了热爱祖国、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维护了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抵御了外来侵略,使中国这个文明古国得以长盛不衰,中华民族得以发展壮大。

历史总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磨难中取得发展的,人类总是在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中昂首前行的。几个月来,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民族精神是我们战胜重大灾害的强大精神支撑,是夺取抗击非典斗争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我们从那些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日夜奋战在救护与科研第一线的广大医护人员和科技工作者身上,从各行各业广大干部群众抗击非典的实践中,看到和感受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凝聚力,体验着民族精神的绚丽光彩。抗击非典的过程是我们坚定信心、万众一心、战胜困难的过程,也是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抗击非典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战场,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课堂。

我们教育工作者,是教书育人的园丁,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有着重要的职责。为此,我们要立足本职工作,抓好教学和学生工作,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战胜重大灾害渗透到学校教学、管理、服务的各个层面;我们要维持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来。

(机械学院 李姗姗) 战争,非典,十六大,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些在我们身边或者离我们很近的故事悄然发生了。民族精神正像一面高高飘起的大旗,仿佛触摸着风云变迁,以此来唤起我们这一代青年的使命与责任。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似乎是儒家对民族精神的一种诠释。虽然强调的是淡泊和宁静,但这淡泊和宁静的背后还不是为了更好的明志和致远?战争带给世界的痛苦,非典带给世界的恐慌,洗去了我们许多的热闹和浮躁,我们也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命与责任便油然而生。十六大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方向性,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欣喜,更多的应该是对未来创业的信心;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把我们这些久居象牙塔的年轻人和社会的距离拉近了许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由内及外,由自己及国家的反思,我们将和我们的民族一起,从经受考验走向成熟。山大校长展涛说过这样一句话,“责任,按照理性的解释是每个人应该为自己的索取而付出的劳动或价值。在中华民族的灵魂中,责任早已超越了与索取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我们生于心底的精神寄托。”就像一位同学所说,“几年之后,我或许也将步入社会,经受社会的考难。我知道自己现在一无所有,最大的资本是青春,将来的一切都要靠自己大学四年里所学知识去支撑。所以,青春没有理由休息,偶尔的放松也只是为了走更长远的道路。”也许这种看似残酷的奋斗方式正是展校长所说的那种超越了与索取相对应的概念的责任感吧!